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2435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6(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场寄语:信心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细心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方法是打开迷宫的金钥匙。祝每一位同学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卷面书写(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2、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每逢骤雨c 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畅,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 息。3.古诗文默写。(10分)(1)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庭下如积水空明, , 。”可谓情、景相生,耐人寻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 “ , 。”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晴川、芳草”二句极富有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味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4) 使至塞上这一联: , 。”写进入边塞后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学者王国维称之“千古壮观”

3、名句。(5)中秋赏月的风俗从古推今,许多文人雅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 。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而特写不是一种通讯。B. 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C. 新闻角度的选择要考虑受众的特点,不同的新闻媒体,面对的读者群不同,新闻写作编辑的角度就不同,这是读者意识的体现。D. 司马迁从着手搜

4、集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到完成史记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这体现了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5. 名著阅读。(7分)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

5、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凉起来,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途中,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我后来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资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节选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 选文中说他有“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请写出他的姓名,并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他的品质。(4分) 真

6、实姓名: 品质: (2)选文中说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谈谈这些中国青年为什么投奔红军。(3分) 二、阅读(一)我的妈妈是老虎(15分)郑海丹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

7、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

8、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

9、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选自做人与处世)6. 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7.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答: 8.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3分) 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10、。(3分) 10.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3分) (二)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9分)杨禹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没考虑什么大背景,也没在字里行间埋什么伏笔,就是平铺直叙,“只是反映情况”,他后来

11、说。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如果没有这位黄编辑,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位范总编辑。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

12、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他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年的广

13、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