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拍摄角度与视点,一、拍摄角度,角度对摄影画面的最终结果影响巨大,它可以完全改变画面的结构形式,使同一被摄物体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三个方面1、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背拍,正拍,正侧拍,,前侧,背侧,A.正面角度(特征、作用) 1、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这是许多物体与其它物体相区别的方面 《钢的琴》(片头) 2、从正面角度拍人物,可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 《英雄》(27:00) 《幼儿园》(10:00),3、正面角度的画面往往给人以某种程度的静态的感觉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 《圆明园》(5:54) 4、正面角度往往可以使被摄体直面摄影镜头,也就使被摄体直面观众的主视点,可以产生画面内与画面外的直接交流 《初恋这件小事》(1:30) 《大红灯笼高高挂》 5、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者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形成对比,产生丰富内涵B.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如“皮影戏”特点: 1、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许多事物运动的最优美、最富特征的线条往往展现在侧面如人、马、汽车、鱼等等 《罗拉快跑》(36:40) 2、侧面角度有利于清楚地交待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英雄》(1:18:30),3、侧面角度有利于展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水乡渔歌:小船、鱼鹰、人物、小桥等) 4、侧面角度配合中景,适合表现情节、情感交流,交待相互交流的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动作关系C.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往往是介于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之间的角度特点: 1、斜侧面角度可以弥补正面、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消除画面的呆板,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2、斜侧面角度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表现人物面部的主体起伏和轮廓的特点,矫正人物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3、电视摄影中,常常被用来交待相互联系的事物《英雄》(1:21:00) 4、斜侧面角度还有利于表现动势、动感D、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即从人体背后拍摄代表人物与世界的疏离,也可表达隐匿而神秘的气氛 特点: 1、往往会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伴随感,观众可以看到主体面对的人或事,容易体会主体的所思所想。
《有话好好说》 2、背面角度往往有一定的悬念效果当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背面发出兴趣的时候,就更加企盼知道它的正面的情况 《美人计》(3:20),3、背面角度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我的父亲母亲》 注意:背面角度,人物事物的表情、细节已降到次要位置,应着意刻画人物的姿态和轮廓、并选择提炼典型线条 《盗梦空间》(57:21),2、拍摄高度,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具体分为:,俯拍,平拍,仰拍,,,,A.平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即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时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作用: 1、平角度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但不易出现特殊的画面效果 2、平角度往往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而拍摄者的主观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景物的选取、位置的安排,不同焦距的运用、明暗虚实的处理、色彩光线的处理来完成 3、对话感给人一种平等、亲切、身临其境之感;,B、仰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即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作用: 1、仰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处于较高位置的对象、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
《阳光灿烂的日子》,2、仰角度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的作用《搜索》(7:50) 3、仰角度拍摄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如表示赞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老男孩》(11:50) 4、有些场合也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如《菊豆》(1:12:00)发丧表示盛气凌人、气势汹汹、飞扬跋扈、压抑感等)按老规矩,菊豆和天青在送葬的过程中得档七七四十九回棺,即他们得挡在棺材前面哭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怀念他们一次次地跑到棺材前面拦棺,然后被人拖着横躺在地上,任凭棺材一次次地从他们身上抬过然后他们再爬起来,重复同样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他们膝盖磨破,筋疲力尽,直到将棺材送走为止据说,挡棺者哭得越凶,挡棺次数越多则表明对死者越留恋不舍,越尊敬但在此影片中菊豆和杨天青的哭诉与其说是为死者哭诉,不如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哭诉如此的挡棺仪式,不仅为观众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丧葬场面,而且揭示了宗法制度的本质给人的迫害,给影片罩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5、仰角度拍摄还有利于简化背景《黄土地》(32:00) 6、利用广角近距仰拍,可使前景物体变得高大、有夸张作用 《阳光灿烂的日子》 7、仰拍还可以形成上下景物的对比、联系,深化主题、丰富画面内涵。
C、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于正常视平线以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作用: 1、俯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峦丘陵、河流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群众集合、阅兵等; 《南京!南京!》(44:30),2、俯拍与对角线构图相结合,可充分展示纵深感、充分展示纵深线条 3、俯拍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往往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及宿命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 《青红》 4、俯拍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 《这个杀手不太冷》(1:00:50),D、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垂直地从被摄物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作用: 1、顶角度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化,往往用于展现平面上组成的图案的美感花样游泳、团体操) 《满城尽带黄金甲》(24:18) 《疯狂的石头》 2、影视摄影:用于航拍,景色壮美 《丹麦交响曲》(2:00) 3、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显示主人公的无助《罗拉快跑》(65::29),总结,⑴平视角度给人一种平等、亲切、身临其境之感; ⑵仰视角度给人一雄伟、昂扬、正义之感,引起人们向上振奋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并给人以舒畅的联想和想象余地,属写意手法; ⑶俯视则能给人一种登高远望的境界,给人一种辽阔宽广之感。
二、视点,视点指的是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 客观镜头 主观镜头,(1)客观镜头 也称中立镜头,即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2)主观镜头 又称观点镜头,是以摄影机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取的当时目击的景象《金陵十三钗》(24:00:00)(16:30),功能作用,A 使镜头连接顺畅,适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惯 B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常用于恐怖片和侦探片中) C 促使复杂思维、内心的再现,使观众身临其境,入情入戏 《野草莓》(片头),(3)正、反打镜头 它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并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 a.不出现听话人、以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的主观镜头 b.框住听话人的肩部或头部,从听话人背面看说话人的客观镜头 《美人计》露台(29:00:00) 《黄金大劫案》(24::25),(4)空镜头 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过渡性镜头(转场镜头),一般含有导演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镜头,一般有三个功能: a.介绍环境 b.时空转换 c.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意境,三、景深,定义:景深是指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拍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景物在画面中的清晰的范围 影响景深的三因素: (1)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2)物距(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3)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长),1、清晰区与模糊区: 电影镜头的前景和后景,一个清楚,一个模糊 主要有两种情况: A、双表演区,清晰区与模糊区相互置换 《海上钢琴师》 《圆明园》(12:40) 优点:有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效果 B、表达主观的感受,即所谓的主观强调 ,2、全景深:《公民凯恩》 一个镜头之中,没有清晰区与模糊区的区别前景和后景同样清楚 “运动景深镜头”的核心是纪实,是表现生活的状态以欧洲电影为代表 《偷自行车的人》(32:00) “静止景深镜头”则是一种东方式的距离和冷静以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为代表 《喜宴》(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