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人民 版3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475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人民 版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人民 版3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考点9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5山东文综T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解答关键: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并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建立起联系。【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宋代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从商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变化等角度,结合理学的内容,说明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第(2)题,结合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回答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原因需要补充的材料。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

3、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2015天津文综T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中国传统农业知识。解答关键:把握精耕细作下各种农具的构造及特点。【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中“其所盛种粒

4、,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正确。A为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D为曲辕犁,C为灌溉农具翻车,都不符合题干要求。3.(2015天津文综T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

5、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

6、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解答关键:理解外交礼仪所折射出的国家对外政策、思想观念与国际地位。【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问根据中方要求“上席”看出清

7、政府天朝上国的外交心态;第三问由英国使臣的坚定态度联系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综合国力回答。第(2)题,前一问根据材料二中“李鸿章讨价还价”“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及相关规定看出中国外交的屈辱被动地位;后一问结合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中国面临的危机分析。第(3)题,前一问根据材料三中“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回答;后一问联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回答。第(4)题,分别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和材料二、三中中国的外交地位变化的原因归纳概括回答。答案:(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屈辱的服从

8、地位。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4.(2015全国卷T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答关键:把握

9、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源。【解析】选C。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耕种土地可以养活五口人或九口人,这有利于个体家庭的稳定,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A项与史实正相反,故错误;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个体农耕发展,推动的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而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D项错误。5.(2015全国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

10、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知识。解答关键: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选A。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项正确选项根据材料“海上保护神”“临水夫人”“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可知当时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并且影响力扩大。B项本身错误的选项仅从民间崇拜,不能得出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且在宋代理学压制下,妇女的地位不高。C项干扰选项临水夫人被视为妇幼保护神,与海洋无关。D项本身错误的选项

11、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同不符合史实。6.(2015全国卷T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解答关键:理解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项干扰选项科举考试状元南北人数的变化,无法体现理学的影响力扩大。B项正确选项表格内容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造成了文化格局的变化。C项本身错误

12、的选项宋元之后,经济重心实现南移,但中原经济并未急剧衰退。D项本身错误的选项明清都城在北京,政治重心南移说法错误。7.(2015福建文综T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制瓷业的发展。解答关键:准确提取和把握材料信息,如“昌南镇瓷名天下”。【解析】选D。题干展示了两个历史文献的小段材料,分别讲述了昌南镇瓷器的出名途径和景

13、德镇的命名原因。据此可以判断,A称唐朝已有景德镇之名显然错误;B所指“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不符合官窑瓷器不入市场的史实,是错的;C所说瓷器远销海内外,没有材料依据,也是错的;D所指陶玉用心良苦提高昌南镇瓷器的知名度,符合材料信息,故正确。8.(2015安徽文综T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相关史实。解答关键:理解商人偷税被官府罚没货物的裁决,商税对政府的影响。【解析】选A。由题干材料中商人因偷税被县民所捉、官府罚没其货物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婺州和杭州两地丝织业水平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江南商业环境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