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51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_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 必修4 第三单元,【体系构建】,【重点聚焦】 1.联系观与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1)联系观应注意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五方面把握。 (2)发展观应注意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五方面把握。,2.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全面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创新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归宿和落脚点,15 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该类试题是历年高考中必考的题型,一般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1.设问特点

2、:简单、直接、易懂。往往含有“如何解决(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样实现”“运用知识,提出建议”“针对向政府(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你的建议”“就提出你的建议”“运用知识,说明如何”等。,2.答题特点: (1)答案有很强的开放性。答案一般不唯一,很容易得分,但不容易得满分。 (2)主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一般在设问时会指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3)答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答题时不需要空洞的语言,措施要有可行性,还要把材料中的时政术语与所学相关知识对应起来,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答案。,【典型案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

3、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审题指导】,【评分量表】,【问题答卷抽样】,【阅卷人点评】该答卷问题如下: 1.审题不清楚,答题顺序与设问顺序不符。题目要求先答出建议,再说明哲学依据,

4、而答案却没有注意这一点。两条答案都是先答哲学依据再提出建议,这样都要减1分。,2.对材料的把握不到位。答案第(2)条说“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坚持全面观点”是可以的,但没注意到材料不仅强调全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分清主次;建议当中仅仅说明处理好二者关系,没有点明保护为主,只能得1分。,【方法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记对措施进行综合。,(1)抓住主体: 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

5、,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必须符合角色身份。,(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 一是从所学知识中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所学知识中相 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 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 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

6、以概括并且结合所学内容就可以了。,【技法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本题属于具体原理分析型试题,所以首先依据知识指向,明确知识内容。我们可以立足对立统一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来分析。其次,依据知识对应材料,因为材料只是背景性材料,所

7、以直接依据知识,发散思维就可以了。,答案:(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农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入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要为他们制定专项的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3)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要重点解决他们所关注的就业、收入等重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好他们所关注的其他问题。 (4)矛盾有主次方面,要抓住主流、区分支流。他们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8、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们既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实现向市民转化(或政府既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推进市民化)。,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有对自身的理性审视,也需要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就如何处理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提三条建议并说明原因。,【解析】本

9、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是一道措施类 主观题和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分层并提炼 小标题。 答案:(1)建议:处理中外文化关系,需要求同存 异,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原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外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存在对立的一面;也有共性,存在统一的一面。 (2)建议:要以开放的态度,在中外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原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中外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建议:在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原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建议:对待外来文化,要分清精华和糟粕,批判吸收。 原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5)建议:要在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进行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原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树立创新意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