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26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 人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最新模拟精练】1.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相关部门照旨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解析】选C。据材料“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相关部门照旨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可知皇帝权威有所加

2、强,故C正确。2.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元朝()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C.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解析】选B。元朝行省为统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并不是地方统治核心,故A错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言,地方的稳定更具有迫切性,故B正确;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行省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3.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

3、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程朱理学的地位提高【解析】选B。尽夺藩镇之权涉及中央对地方集权的主题,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错误;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做官的路径,不论出身,给出身贫寒的人们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故B正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属于中央对地方集权,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错误;程朱理学地位提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错误。4.(2017济宁模拟)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

4、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B.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解析】选A。鼓励江南种粟、麦,江北种粳稻,这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故A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精耕细作,故C错误;材料不仅涉及江南,也涉及了江北,未体现重心南移,故D错误。5.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

5、加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允许土地买卖,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A错误;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故B正确;土地买卖是私人之间交易,只能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故C错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D错误。6.(2017晋中模拟)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解析】选C。根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

6、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可知,古代圣贤教育目的无非是讲求义理,以理修身,推己及人,关注道德,故C正确。7.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解析】选A。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正确;这种至善圆满之乐,并非教人消极处世,故B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觉悟“自心”源自佛道文化,故C错误;二程继承先秦儒学,对传统儒学进行部分

7、改造,故D错误。8.(2017郑州模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故A错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故B错误;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时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对宗教的作

8、用,故D错误。9.(2017潍坊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周易正义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

9、心、修身,而推之以至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

10、料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9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解析】第(1)题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第(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二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

11、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联系所学,我们一直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10分)(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9分)(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6分)【原创

12、新题速递】1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库,悉隶三司。”材料说明()A.三省长官仍掌大权B.分化事权,提高效率C.皇权进一步得到加强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解析】选C。材料中显示出宋朝对宰相权力的抑制,“尚书、门下并列于外”,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分化事权的特点,但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率,故B错误;材料显示的是通过分割削弱相权来进一步加强皇权,故C正确;皇权相权平分秋色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错误。【加固训练】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

13、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此措施()A.削弱了丞相权力B.不利于皇权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违背了历史潮流【解析】选C。一省制下由丞相一人负责,这实际上是强化了相权,故A错误;皇太子挂名中书省长官,实际上相权变成了皇权的延伸,因而加强了皇权专制,故B错误;唐宋三省到元一省可以避免因相权分散带来的办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故C正确;宋元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潮流是加强君主专制,因而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故D错误。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A.

14、纸币产生成为必然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A。商品交换价值大必然导致货币的利用出现变革,即纸币产生成为必然,故A正确;坊市制度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商品交易量价值大的必然,故B错误;商品交换不等同于对外贸易,故C错误;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故D错误。12.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巩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解

15、析】选A。根据“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可知宋代人对“田产”的崇拜,对田产的重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故A正确;材料虽提到“仕宦”“不仕”,但这是为了说明田产的重要性,重视田产并不能化解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故B错误;宋代庶族地主经济发展迅速,故C错误;这种思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故D错误。13.“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D。材料中“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明“说话”(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下移,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反映了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正确。【加固训练】宋史卷一百二十五记载,高宗时,监登闻鼓院范同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言:“方今火葬之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理宜禁止。仍饬守臣措置荒闲之地,使贫民得以收葬,少裨风化之美。”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宋代()A.火葬方式异常惨烈B.统治者禁止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