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07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C封建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对符合中国国情社会

2、主义道路的探索,而不再是单纯地照搬苏联的做法,故选A。材料体现了一种对中国国情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左”倾错误的体现,B项错误;封建制度已经消失,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社会形态的演进可否跨越,D项错误。2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二者都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

3、现实要求,故选C。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错误;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完全恢复,B项错误;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D项错误。3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随着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价格双轨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4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首钢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得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缴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体现出国家对国有企业限制过于严格,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选

5、B。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没有体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国有企业是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需要国家对其进行计划管理,材料体现出需要放宽对企业的管理,但不应是取消计划管理,D项错误。5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答案:D解析:精简机构,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的作

6、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故选D项。政府机构的精简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但不符合改革最鲜明的特征,A项错误;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无关,B项错误;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加快产业升级无关,C项错误。6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决策()A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成为后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C提出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原则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在十二届三中全会

7、上提出“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开始注意改变市场和计划对立的观念,为后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故选B。题干中主要强调“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强调“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A项错误;十二届三中全会没有提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原则,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建立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不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D项错误。7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

8、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A市场逐渐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的市场逐渐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故排除B。材料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故排除D。8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水平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

9、改革全面展开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市场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体制,“19921997年”是在“逐步确立”,故选D。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19921997年”不符,A项错误;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主体地位未变,B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19921997年”不符,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

10、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

1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答案:(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化。如“六五”计划期间,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