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9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 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高考大题预测练(一)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的探索(40分钟74分)考频考题考向考题考向5年4考(全国卷)2014卷T41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3卷T40“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014卷T40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清朝东北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012全国卷T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1.(25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

2、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

3、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

4、、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

5、一的信息从明治维新、国内矛盾日益激化、以战养战以及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的角度概括答案。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和材料二中“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的信息并结合日本侵略中国后的相关措施组织答案;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来归纳失败的原因。答案:(1)背景: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10分)(2)特点:蓄谋已久;计划、组织

6、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9分)原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6分)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

7、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

8、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黎庶昌语)来解释。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矛盾的焦点在于维护和突破东亚传统秩序的矛盾;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积极对外扩张。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是既定国策,蓄谋已久,由材料二可以归纳出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愚昧,一味求和等;第二问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即促使日本挑起了

9、对华战争。答案:(1)体现:维护和突破东亚传统秩序的矛盾。(4分)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但受到中国主导的东亚传统秩序的阻碍。(8分)(2)原因: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是既定国策,蓄谋已久;清政府腐败愚昧,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传统秩序与近代外交模式不相容;清政府消极隐忍,一味求和等。(9分)影响:纵容了日本的进攻态势,促使其挑起了对华战争。(4分)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

10、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

11、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6分)【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西汉时期的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考虑,然后从材料中提取背景,如“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等。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诸如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等;另外,将抗日战争放在中国近代史的角度来看,其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奠基

12、作用,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答案:(1)背景:汉代国力强盛(或中央集权加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等);汉代经济发展;汉武帝欲炫耀国威;宫廷需求奢侈品;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对海疆的开拓;沿海商人的进取精神。(6分)(2)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基;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6分)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

13、、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第一问可以从历史的真实性出发判断,比如日本教科书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得到欧美支持、列强瓜分中国是“进入中国”等不符合史实;第二问可以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和战争性质分析。答案: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2分)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在华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列强持默许态度。(4分)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2分)理由:可以明确战争的性质。(4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