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7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3 杰出的科学家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材料二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诞生100周年,

2、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1)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过渡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设问简单,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解答。第(1)题考查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及原因,即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及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是相对论的提出,原因应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解答。第(3)题考查相对论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答案:

3、(1)经典物理学。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由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相对论。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四光年轻时候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李四光和夫人立即回国

4、。回国后,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真是贫油国吗?李四光表示他能够为中国找到石油。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政府把一批犹太学者包括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爱因斯坦的几个亲人还被纳粹杀害在集中营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战争后期美军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城市,这促使爱因斯坦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倡导科学家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1)材料一中李四光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结合材料说明回国后他是怎样实现报国理想的。(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为什么离开德国?他对战争持有什么态度?(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发现李四光和爱因斯坦有怎样的相似品质?【解析】本题通过史料考查学生对所

5、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有科学救国的理想”“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等信息回答,第二问结合其成就回答。第(2)题可结合材料二“德国纳粹政府把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和“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等信息来解答。第(3)题带有开放性,应在总结前两题的基础上解答。答案:(1)回国原因:李四光怀有“科学救国”的信念和对新中国的希望;新中国邀请他担任政协委员。实现理想: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2)离开原因:受到纳粹分子迫害。态度:既反对法西斯发动战争,也反对将原子弹用于战争,主张世界和平。

6、(3)相似品质:都是正义的科学家,都要用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进步事业服务。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材料二“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夫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夫战战兢

7、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詹同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就全路建筑工款平均每千米支出来看:津浦铁路119 000元、京汉铁路95 600元、京奉铁路94 600元、京张铁路48 600元。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成本高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京张铁路的修建特点。从中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品格?【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多系借外款兴筑”,可见资金缺乏,举借外债;“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可见高薪聘用外方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常需假事权于翻译”,可见依赖翻译;“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包工有陋规”可见经办人员从中作弊。第(2)

8、题第一问特点,注意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夫战战兢兢今幸全路告竣”说明是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工程浩大;对比其他铁路的平均每千米支出,“京张铁路48 600元”说明成本低廉。第二问品格,据材料分析可知詹天佑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答案:(1)原因:资金缺乏,举借外债;技术力量薄弱,高薪聘用外方人员;依靠翻译,难以监督;经办人员从中作弊(或获取购料回扣、包工有不正当的收费规则)。(2)特点: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工程浩大、艰巨;成本低廉。品格: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4.明清以来的中国科学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仍然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9、,回答问题。材料一予窥其人真北斗以南一人!博而不繁,祥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明朝王世贞材料二“技术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建铁路。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和失败,绝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

10、荣应该是属于大家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材料三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你年纪这么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1)材料一中的“李君”指谁?他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詹天佑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相关因素。(3)材料三中,孙中山勉励李四光“蔚为国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四光是否做到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及分析说明历史问

11、题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判断出“李君”为李时珍,然后结合其成就及影响说明。第(2)题由材料二概括詹天佑的精神。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其成就、贡献。答案:(1)“李君”指的是李时珍。说明:他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增加许多药物和药方;按药性分类,其分类思想成为生物分类学的源泉之一;该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达尔文称其为“中国的百科全书”。(2)相关因素:科学态度严谨,有民族气节和爱国心,不计名利等。(3)李四光做到了孙中山的勉励“蔚为国用”,因为他是地质力学的创建者,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其地质力学理论和预见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