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6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1.(2017郴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荀子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谏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2、。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中“隆礼义”“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等关键信息概括。第(2)题由材料中“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等信息,得出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成因主要从当时战国的社会现实、思想本身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礼法并用统一天下

3、,施政用“王道”“仁义”,礼义教化人们。(2)特点:对百家思想的融合吸收。成因:战国时期社会剧变,正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诸侯国招贤纳士,变法图强;思想界百家争鸣;荀子取各家思想之所长,融会贯通,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任答三点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

4、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二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配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哪些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解析】第(1)题第一问观点,据材料一中“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得出国君救济,据“私以尔食馈之,是见己之德美矣”得出不主张个人救助;第二问发展,据材料一得出社会福利制度化、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等。第(2)题第一问形象,据材料二中“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皆孔子改制之事”分析即可;第二问态度,据第(1)题第二问的发展,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问原因,据材料二中出处“孔子改制考(1898)”可知与戊戌维新有关,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发展: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

6、结合。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学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

7、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得出,王充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并且明确反对有神论等。第(2)题从积极和消极两

8、方面进行作答:一方面王充猛烈批判了喧嚣一时的谶纬神学,开创了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观点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宿命论的缺陷,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1)思想: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从形神关系上论证无神论(主张唯物论,反对有神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反对偶像崇拜;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相信天命论)。(2)评价:挑战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为以后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4.(2016全国卷T48)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

9、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题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提取材料信息逐一概括即可,可从艺术表现手法、艺术题材等方面入手。第(2)题利用材料提供的时代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