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5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嘉兴模拟)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C.该图的真伪需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解析】选D。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

2、时期,故A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错误。2.(2017晋冀豫三省联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解析】选B。备急千金要方是医学书籍,不是法律法规,故A错误;以良好的态度对待病人能够培养医生的责任感,故B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当时的医学发展程度,故C错误;对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医生高超的医术,故D错误。3.宋人邢昺上疏称:

3、“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解析】选C。题中未提到有关藏书的内容,故A错误;儒者地位迅速提高在题中并未体现,故B错误;“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了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故C正确;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在题中并未体现,故D错误。4.(2017南阳调研)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

4、技研究人员众多【解析】选B。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医学、天文、数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A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医学、天文、数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科技为主,故B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D错误。5.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B.理学的影响波及社会各方面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入世的观念D.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解析】选

5、A。联系历史背景可知宋代嗜古之风的兴盛是整个文化日益内敛化的体现,反映出积极关注现实社会,开创性以及恢弘气势的文化特色的消失。B不符合历史背景,两宋时期,理学的社会影响还不普遍;C说法本身不能成立;D与宋代的政治和社会实情不符。6.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解析】选C。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正确。7.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

6、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该书法家是()A.钟繇B.怀素C.欧阳询D.苏轼【解析】选B。由题目中的信息“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可知此应为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草书,故B正确。【知识拓展】钟繇及其书法钟繇,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要成就,其书法成就更是经常被人称颂。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将钟

7、繇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8.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解析】选A。材料中“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理学思想中“格物致知”一致,故A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画产生,故B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C错误;政治上重文轻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错误。9.(2017河南天一联

8、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 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共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内容比较庞杂,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删改部分内容,故D正确。10.(2017嘉兴模拟)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

9、有()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解析】选D。根据所学出现“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新气象的朝代是北宋,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故A错误;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出现在唐代晚期,故B错误;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明朝,故C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发生在北宋,故D正确。11.(2017商丘高三模拟)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

10、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变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解析】选B。元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南人最低等,并将各种职业划分为十等,儒为第九等。本题中文人“多以诗酒玩世”到“书生亦觅官”的变化,说明江南文人政见发生变化,故B正确。本题题干没有体现城市生活,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故排除C;D没有体现题干中文人态度变化的主旨,故排除。12.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

11、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C.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D.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解析】选D。从材料“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证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以经世也”。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材料二梁启

12、超认为,国人对于科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除了受传统的“道器”观影响而轻视科学外,便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梁认为:“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中国文化正因缺乏此种科学精神。”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变化。【解析】根据材料一、二找出其中的变化,评价注意从原因、概况、影响等方面展开。答案:变化:从传统的“经世致用”到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从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到初步实现“科学体制化”。(5分)评价:原因: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等。概况:表明中国对西方科学认识的逐渐深入

13、。影响:推进了中国各个层面的现代化进程。(7分)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

14、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12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题,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

15、第(3)题,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4分)特征:大一统。(2分)(2)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7分)(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6分)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6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