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34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_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十四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4.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高效演练 人民版【高考真题】1.(2016海南单科T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选C。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

2、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会是决定性的,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民众需求以及政府迎合巩固统治需要不断加封的共同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C,排除D。2.(2016江苏单科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选C。材料中的李贽“剃光头发留着长须”“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收女弟子”等行为,只能说明他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因此

3、C正确。A、B、D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3.(2016海南单科T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解析】选C。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4.(2016北京文综T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

4、,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解析】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经典译为西方文字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故B符合题意。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被普遍接受”这一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来B正确选项儒家经典译为西方文字后“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儒家文化引起了西方的关注C干扰选项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实际上19世纪中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是错误的D本身错误的选项儒

5、家思想曾被启蒙思想家用于反对欧洲的专制统治,但在思想领域推动政治革命的是西方启蒙思想5.(2014全国卷T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儒家伦理强调“尊尊、亲亲”,这些观念或原则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秦律规定“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说明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亲亲”观念。而晋律又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说明“亲亲”观念得到强化,故选D。私拿养子和亲子的财物属于其权利受到侵犯的问题,而不是权利相同,故A不正确

6、。“血缘亲情逐渐淡化”和“宗族利益受到保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C不正确。6.(2014全国卷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C。通过材料可看出道教、佛教在唐代的政治地位都发生过变化,而儒学相对稳定,故C正确。宗教的兴亡不是由皇帝的好恶决定的,故A不正确。题干材料仅涉及“儒道释”三教比较,未能反映出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故B不正确。佛教的社会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不正

7、确。7.(2014全国卷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选D。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佛教主张非善非恶,故A、B、C不是宋明理学家思想主张的新认识。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语出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8.(2013全国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8、“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选C。宗法血缘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财产、权力、土地等的制度,周公和孔子之间无法看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故A说法错;仁政理念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开始深入人心了,故B错;陆王心学未能成为主流思想,故D错。9.(2015全国卷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

9、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解析】第(1)题,结合孔孟的思想主张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说明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结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概括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

10、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模拟预测】1.(新题速递)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解析】选B。题干中“明心见性”是佛教用语,而儒家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体现了中晚唐佛教思想对儒学产生重大影响,故B正确。2.(新题速递)“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

11、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解析】选C。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与“格物致知”的观点相符,故选C。3.(2017洛阳期中)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王守仁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守仁更()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解析】选B。宋明理学本身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错误;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

12、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正确;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来,先秦儒学仅是宋明理学的源头而已,故C错误;两者都主张道德对自身的约束,故D错误。4.(2017南阳调研)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制。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B.理学提倡格正君心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D.理学并未形成系统【解析】选B。理学是儒学的发展,为封建统治服务,故A错误;宋代理学家强调“存天理,去人欲”,对统治者也不例外,因此受到朝廷的压制,故B正确;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

13、理学,并不是指统治者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故C错误;宋代经过二程和朱熹,理学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D错误。5.(新题速递)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A。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14、,故C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错误。6.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A.董仲舒春秋繁露B.顾炎武日知录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D.王夫之船山遗书【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本题选C。7.(2017南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

15、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有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虑,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