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89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阶段总结课件 人民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总结 专题十三,一、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厂”。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伦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金融中的独霸地位不可动摇。,2.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变成了 美国的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了动摇;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以此为基础,确立起一个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4.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

2、的崛起,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至今,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从经济上控制了欧洲。,(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1)概况:日本和欧共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

3、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开始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主义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

4、全球化第一次高潮。,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 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4.陷入困境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及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战争的影响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5.制度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6.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贸易生产、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等全球化,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四、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1.原因: (1)市

5、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商品流通渠道。 (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3)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 强有力的推动者。 (4)“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实质: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特点: (1)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2)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出现了国际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3)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极大地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4.评价: (1)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模板构建 比较

6、归纳类非选题答题模板 【典例展示】 (2015全国卷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 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 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他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 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 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 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 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 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 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审题模板】,【阅卷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