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89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3_23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江西联考)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道:“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A.亚太经合组织B.关贸总协定C.布雷顿森林体系D.世界银行【解析】选B。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国际组织,不能体现整个世界国际贸易状况,故A错误;

2、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范围内各国所制定的国际贸易协定,其目的就是避免贸易壁垒的发生,故B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与关税壁垒无关,故C错误;世界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贷款,与关税壁垒无关,故D错误。【加固训练】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关贸总协定的签订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机制,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故D正确。

3、2.(2017潍坊模拟)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B。【加固训练】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展开2002年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

4、持续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市场经济转型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援助战略主要是推动基础建设和环境等长期发展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促进国家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3.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其成员

5、国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故B正确;题干数据并没有对成员国进行分类,A、C无从反映;D“最主要支柱”说法错误。4.杰拉尔德M迈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自己创造国际货币弥补逆差这种途径,获得了一种对实际资财的自由主宰权,也可以用这种资财扩大购买外国货物、劳务及资产”。这说明()A.战后世界经济制度化便利了美国扩张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存在的必要性C.美国因国内商品短缺而大量印制货币D.美国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解析】选A。材料中体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可以利用新的经济制度扩大购买外国货物、劳务及资产,说明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6、故A正确。【拓展延伸】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表现(1)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3)初期,美国认缴资金最多,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从而取得对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绝对控制权。5.(2017益阳调研)“冷战政策在实践中表现为组织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进行核战争恫吓,加强宣传攻势,破坏正常经济关系,干涉他国内政等。”据此,下列与“冷战”无关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推行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古巴导弹危机出现【解析】选A。布雷顿森林

7、体系是1944年正式建立,冷战的开始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所以与冷战无关,故A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期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与冷战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冷战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故D不符合题意。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解析】选D。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8、体系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7.(2017巴中模拟)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

9、崩溃的必然性【解析】选D。根据史实我们得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一直稳定地充当着世界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货币结算多样化”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错误;特里芬的讲话只是阐述了“美国贸易顺差地位是确保美元国际支付工具的前提”这一客观事实,“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属于明显的主观臆断,故B错误;“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这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事实,根据材料时间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这正是特里芬材料讲话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故D正确。8.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

10、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解析】选D。A是对1973年美元贬值现象的表述,不属于实质,故A错误;B题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题中体现的是金融领域的变化,故C错误;美元贬值,地位下降,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故D正确。【拓展延伸】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标志(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

11、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发挥作用。9.1930年3月

12、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使全球贸易严重缩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关贸总协定,故C正确。10.(2017洛阳期中)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

13、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这反映了()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B.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D.欧日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对美共同施压,故A错误;日欧对美施压成功,表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迈进,故B正确;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削弱,非丧失,故C错误;材料体现了日欧争取对美的对等外交,故D错误。1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14、要原因是()A.世贸组织的成立B.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认可C.欧洲联盟的推动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解析】选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各国开展经济合作,故B正确;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其对1993年前成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作用有限,故C错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D错误。12.(2017稽阳联考)G20杭州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成功举办,G20即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

15、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A.经济全球化B.政治多极化C.区域集团化D.不结盟【解析】选A。从G20建立及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可知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正确;G20是经济合作组织,故B错误;G20成员国不是在同一区域,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故C错误;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面临国际收支赤字、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与欧洲、日本大打“货币金融战争”。美国批评欧洲和日本不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义务,要求欧洲和日本采取措施改善美国的贸易失衡;欧洲则抱怨美国不负责任,挑起越南战争,巨大的军费开支触发财政赤字和相应的国际收支赤字,肆意扩张货币让欧洲饱受通货膨胀之苦。最激烈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他破口大骂美国以邻为壑,宣告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政府反唇相讥,当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