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259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A. 2 B. 4 C. 9 D. 16【答案】C【解析】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开计算,第一对产生三种基因型,第二对产生三种,所以共产生9种基因型。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

2、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A、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即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都能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正确;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相同,C错误;D、生长素浓度升高时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浓度升高时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故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C。【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在积累知

3、识点时注意:生长素一般产生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而分布比较广泛,即植物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名师点睛】生长素的产生: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即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都能合成生长素。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分布: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 治疗性克隆有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等问题。下图

4、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B. 上述过程充分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过程的完成离不开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潜能D. 过程都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涉及到许多生物技术,如细胞核移植入去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技术是细胞核移植,病人取出健康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等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培养A正确;细胞全能性指高度分化的细胞离体后能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的潜能。因此上图不能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过程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分化成脏器组织干细胞、神经组织干细胞等。同时伴有细胞分

5、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正确;过程中伴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包括转录和翻译两过程,D正确。4.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

6、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5.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

7、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 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C.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 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D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点睛】对于A选项,关键要能区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

8、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7.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A. 产生新的基因 B. 产生新的基因型C.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 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8.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

9、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 和细胞膜 B. 和细胞膜、液泡膜C. 和细胞膜、液泡膜 D. 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解析】图中为细胞膜与也泡沫之间的物质,为细胞液,紫色色素分布在细胞液中,细胞膜和也泡沫均为选择透过性膜,影响色素分布。【考点定位】细胞结构【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细胞膜和也泡沫均为选择透过性膜,影响色素分布。9.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或原理不相符的是()A.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

10、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答案】C【解析】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在棉花的植株上提取叶肉细胞在苏云金杆菌上提取相应基因将提取基因导入植物叶肉细胞的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培养既培养出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最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含抗虫基因的棉花植株,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错误;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经过脱分化产生,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是细胞本身增多的过程,也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10. 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

11、,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A. 甲状腺激素溶液 B. 葡萄糖溶液 C. 生理盐水 D. 生长激素溶液【答案】B【解析】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体内的葡萄糖快速分解或是合成糖元,造成小白鼠的体内葡萄糖的含量急剧降低,不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小白鼠就会出现休克现象,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葡萄糖,供给小白鼠足够的能量,故选B。11.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淸”,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B. “抗蛇毒血淸”刺激患者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C. “抗蛇毒血淸”中存在中和蛇毒

12、的抗体D. 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信息“抗蛇毒血清”能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可知,“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减毒处理的蛇毒即为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并且,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所以B错。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12.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

13、确的是()A. 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只有灭活的病毒B. 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C. 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答案】D【解析】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A错误;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错误;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C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D正确。13. 以下为形

14、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 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C. 催化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 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答案】B【解析】图示中的表示以RNA为模板形成单链DNA的逆转录过程,因此催化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A项错误;是PCR扩增过程中的复性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互补的单链DNA结合,B项正确;是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不耐高温,是PCR扩增过程中

15、的延伸阶段,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耐高温,C项错误;依据碱基互补原则,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以该RNA为模板形成的单链DNA中,A与T之和也占该DNA链碱基含量的40%,在此基础上通过过程形成的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也占该DNA分子的碱基含量的40%,但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D项错误。【考点定位】DNA复制与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PCR扩增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DNA分子结构、逆转录过程等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分析图示,并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4.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 多糖 B. 核酸 C. 类固醉 D. 蛋白质【答案】D【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选A。15.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 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