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631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以亚马孙 热带林为例(第热带林为例(第 2 2 课时)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C )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解析】 第 1 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

2、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 固沙,C 对。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 要功效,A、B、D 错。第 2 题,在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A 对。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 错。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 用,C 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 错。 3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类型多属于( B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区一般分布在赤道地区,所以多对流雨。 4世界亚寒带

3、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中国 【解析】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 ,回答 56 题。 5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D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解析】 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范围和广度,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 最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 6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B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能力高 【解析】 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

4、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 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对黄土高原特征的描 述。 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 ,回答 78 题。 7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 A ) A年降水量约为 320340 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1 3001 350 平方千米 B年降水量约为 430450 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550580 平方千米 C年降水量约为 550580 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430450 平方千米 D无法估量 8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植树种草的面积有关( C

5、 ) A山东境内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区 【解析】 第 7 题,从图中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植 树种草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其侵蚀与堆积平衡的临界值应从图中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为 0 时读 出年降水量和植树种草的面积。第 8 题,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与黄河的泥沙输送密切相关, 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9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关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使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根据二

6、者的关系,可推断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 _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_; _采矿、修路、城镇建设_。 【答案】 (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受 “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解析】 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迅速增加不是由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由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促使人口迁移 的因素:一是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二是国家政策提倡并促进;三是巴西东北地区

7、的贫困人 口多。雨林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雨林的毁坏。 能 力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17郑州质检)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 12 题。 1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B )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全球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2与乙处热带雨林成因有关的是( B ) 暖流 寒流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 B 项正确。第 2 题,乙地位于南纬 20附近的大陆 东岸,为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分布。由

8、于受到沿岸暖流、来自海洋的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 风)、迎风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故选项 B 正确。 (2016山东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B C D 4图中 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B ) 沙尘暴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台风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a 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 地

9、区为我 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 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 为雅鲁藏布江 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第 4 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 也不同。e 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 完成 56 题。 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径流 量(L) 泥沙 量 (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 (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 (kg) 3

10、3 弱 1110.115541.31534.715418 14 很强 290.532739.4710.821225 19 强 280.31131.2510.4520.6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C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B )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 B C D 【解析】 根据相同降水强度

11、的条件下,可排列出泥沙量的大小。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自 然恢复植被生态效益好于单一树种针叶林,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 二、综合题 7(2016重庆高二检测)图 1、图 2 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 ,图 3、 图 4 分别为图 1、图 2 中 M、N 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 M、N 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 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 【答案】 (1)差异:

12、降水量 M 地小于 N 地,M 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N 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 M 地年降水量大于 1 500 mm,分干、湿两季;N 地年降水量 大于 2 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 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 地常 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 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 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解析】 第(1)题,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 M、N 地分别属于热带草 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 同的原因。第(2)题,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 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第(3)题,伐木业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 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