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中考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86255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雁门太守行(中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雁门太守行(中考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门太守行,李贺,“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全诗以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解 题,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此诗作于唐宪

2、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c

3、u,ln,jio,si,yn zh,jun,zhng,xi,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指导读歌,要求: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可以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诗意,【注释】,1、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2、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4、金鳞:形容铠甲像金色鱼鳞一样闪光。 5、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6、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 7、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指暮色中

4、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8、 临:靠近 9、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 10、“塞上”:一作“塞土” 11、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12、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13、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14、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宝剑。 15、君:君王。,【译文】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

5、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携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战斗的场面,后四句写夜间袭击敌人的情景。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

6、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明诗意,中考链接,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3、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5、雁门太守行“ 、 ” 的诗句,写了战斗

7、的惨烈; “ 、 ” 诗句,抒发了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忠心。 6、诗中“ ”隐喻敌人的强大和猖狂,以“ ”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7、诗中“ 、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谱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8、此诗描写战斗的场面,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选用 、 、 、 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悲壮的意境;用 、 、 、等动词烘托战争的紧张激烈的气氛。,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黑 金黄 红 紫,压 摧 凝,9、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简要赏析“压”字的妙处。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

8、容什么?,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写出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 的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1 .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 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涌的情景。(1分) 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峰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1分)。,2.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 ,渲染敌军 兵临城下的

9、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 ,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 (1分) 。,3.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 ,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互映衬(1分) ,渲染了紧张气氛(1分)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 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 出来。“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维护国家 统一的无畏精神。,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悲壮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 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 赏析: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

10、,“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作者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画面,并且从意境和词语上赏析诗句。,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惨烈?,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运用典故“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 “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颈联:叙事写景,偷袭敌人。,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这样就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了。,“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

12、神状态? 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 “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运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尾联: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这两句诗

13、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点明主旨,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注:诗人生活在国势日衰,战乱纷起的唐朝后期,西有吐蕃扰边,北有回纥、奚、契丹作乱。他们各霸一方,时而联合叛上,时而恃强兼并,个个虎视眈眈,欲吞王室。诗人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

14、酬,但对于藩镇势力是切齿痛恨的。】,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这首诗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主 题,课堂总结: 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用词新奇、构思独特、 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

15、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 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

16、战沙场,为君王献身。,C,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 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3、初唐诗人王勃有句诗云:“烟光凝而暮山紫”,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也描写了类似景象( )( ),4、这首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 ) 后四句写(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日落前守城将士浴血奋战;夜晚将士们偷袭敌营。,5、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