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562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1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

2、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答案A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维护教会的权力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英诺森三世极力维护和夸大教权,但材料没有反映出教权受到威胁。答案D3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罗马教皇观望出售赎罪券的情景A.通过赎罪券教皇树立了权威B.出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C.民众通过赎罪券解脱了苦难D

3、.出售赎罪券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解析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的钱落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就赎清了一切罪过,这完全是靠欺骗榨取钱财的手段。答案B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解析天主教会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中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天主教会的说教不断受到冲击,其神权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答案C5英国的威克里夫被称为“宗教改革的

4、晨星”,他在欧洲最早倡导进行宗教改革。下列观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任何统治权都来自上帝的恩典B.教会是上帝与信徒之间的最佳中介C.圣经和教皇命令都是教条D.英国国王向教会缴纳税收是合理的解析威克里夫认为每个人只要相信圣经,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他还抨击了教会聚敛财富,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因此,B、C、D三项的叙述都与其主张不相符。答案A6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

5、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解析16世纪初,德意志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将德意志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答案D路德焚烧教皇令7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焚烧教皇令是对教皇权威的蔑视B.焚烧教皇令说明路德与教皇彻底决裂C.焚烧教皇令是路德信仰动摇的表现D.焚烧教皇令反映了德意志人的心声解析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目的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而不是要废除宗教信仰。路德焚烧教皇令,说明他蔑视教皇权威,但他仍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主张建立民族教会,简化宗教仪式,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答

6、案C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万物的灵长”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解析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当中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理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与自主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A、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仅能体现出文艺复兴阶段人文主义的色彩。答案C9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某班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以下几点认识,明显不正确的是()A.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会的中

7、介作用C.路德的主张会导致思想的混乱D.路德的主张肯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解析“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建立在对宗教绝对信仰的基础之上,这种观点并不会冲击宗教信仰本身。因此,C项的推断明显是错误的,符合题意。答案C德意志农民战争10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教会发动农民反对宗教改革引发了战争B.宗教改革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C.农民战争反映了农民对改革的迫切期望D.德意志通过农民战争取得了改革的成功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德意志农民战争是下层民众反封建斗争的反映。答案B11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

8、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宗教神学被驱逐出社会领域C.天主教内部的腐败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解析图示体现了宗教改革前后阶级关系和社会力量的对比与变化。这种变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宗教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原因包含A、C、D三项。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项。答案B1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A.人文主义B.“因信称义”C.“先定论”D.理性主义解析天主教认为人世间的磨难是来世升入天堂的原因,人世间的享

9、受、发财等都是犯罪,死后要进入地狱。而“先定论”认为在人世间发财、享受是上帝选民的表现,符合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精神需要。答案C13哲学家罗素曾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追求心灵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解析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答案A14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进行,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天主教内部也进行了改革,他们清除内部积弊,

10、强化“异端”裁判所等。天主教内部改革的实质是()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B.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C.缓和西欧阶级矛盾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从天主教会强化“异端”裁判所来看,其改革仍然是为了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答案B15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们反对教皇”是因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可判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答案D

1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9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1)根据材料一

12、,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书籍销量这么大?(8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参考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加尔文等教会人士。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

13、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心。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1)根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

14、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8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原因:摆脱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8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革。这次变革曾经开创了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不容辞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廷的一切联系,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廉俭教会,要求政教分离。加尔文虽然主张政教合一,但也认为君权神授,也提出要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要求建立共和化、民主化的教会组织长老制教会,这些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李勤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在宗教改革思想方面的异同之处。(9分)(2)结合材料,回答加尔文主张建立的长老制教会有何特点。在欧洲从中古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该教会具有怎样的意义?(10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主张君权神授,都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都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