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528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_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础巩固1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知希特勒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答案:A21939年9月1日,德国士兵拆毁波兰边界的检查站进入波兰(如图)。他们

2、的这种行为()A.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迎头痛击B.受到了苏联的强烈谴责C.将欧洲再次推进到战争状态D.使美国放弃“中立”的政策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答案:C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解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万多名英法联军官兵撤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答案:C4194

3、0年,德国实施“海狮计划”,但其图谋没有得逞。观察右图,其“海狮计划”进攻的主要对象应是()A.法国B.英国C.苏联D.丹麦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年9月27日)材料二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

4、。材料三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材料四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请完成:(1)材料一中,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参考答案:(1)针对的事情: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态度: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避免对德开战,以换取和平。(2)态度:英国在波兰问题上对德强硬。原因:德国已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准备吞并波兰,严重威胁了英法

5、的利益和安全。评价:这种变化并非说明英法完全抛弃了绥靖政策,材料三、材料四说明了这一点。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西线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希望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去进攻苏联,以求自保。“静坐战争”导致了波兰的灭亡,最终英法自食其果,遭到德国的进攻而失利或败亡。能力提升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答案:A2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

6、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解析: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主要实施国为英、法、美和社会主义苏联四个大国,故排除C项。在英、法、苏三个国家里只有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沦陷过。故选B项。答案:B3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A.英国人唯利是图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C.英国人士气高涨D.英国人对

7、战争置若罔闻解析:题干材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了信心。答案:C4“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领导人的一段演说。这段话表明英国()A.继续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B.要坚决抗击法西斯的侵略C.继续维持“静坐战争”局面D.以此恐吓德国而阻止侵略解析:题干中的话为英国领导人丘吉尔所说,丘吉尔的上台,标志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走上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道路。答案:B欧洲桥的架设5观察右图中的漫

8、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使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A.进攻波兰B.进攻北欧C.进攻法国D.不列颠大空战解析: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没有得逞,这是开战以来其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法边境的“静坐战”材料二德军进入巴黎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与材料一有何联系?(3)请分析出现材料二中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1)德军进攻波兰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联军在西线坐视波兰的灭亡。(2)历史事件: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沦陷。联系:法国沦陷是自食绥靖政策的苦果。(3)长期以来法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是主要原因;德军战术先进,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法军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忽视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使用;意军的趁火打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