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526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基础巩固1“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是对北魏哪一项改革措施的评述()A.三长制B.俸禄制C.均田制D.租调制解析根据“膏腴之美”“顷亩之分”,可判断出应是均田制。答案C2观察右图,与图中场景直接相关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颁布均田令B.整顿吏治C.迁都洛阳D.移风易俗解析图中的场景展现了鲜卑族大臣阻止孝文帝继续南下的情形,孝文帝由此宣布迁都洛阳。答案C3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对黄河流域流行的门阀制度采取的态度是()

2、A.继承并弘扬B.汉族实行门阀制,鲜卑族不实行C.彻底地废除D.鲜卑人实行门阀制,汉族人不实行解析孝文帝在改革中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全部改为汉姓,并确定了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A4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实行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扭转为政之风以缓和社会矛盾B.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以促进汉化C.改革赋税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D.打击豪强地主以扩大政权基础解析“以为官司之禄”,意思是作为官吏的俸禄。孝文帝推行官吏俸禄制,实际上是为了整顿吏治,以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答案A5实行均田制是孝文帝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

3、,“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把流民组织起来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答案B6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解析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鲜卑族和汉族两族统治者的利

4、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答案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北史(1)材料中的“正音”指的是什么?(2)概括指出材料所述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3)孝文帝颁布上述诏令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参考答案(1)汉语。(2)提倡说汉话,规定三十岁以上的官员不要求立即改说汉话,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立即改说汉话,否则要降职罢官。(3)目的:消除民族间交往的障碍。影响: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魏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5、要求。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参考答案(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量的无主荒地。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

6、发展等。(2)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迁都洛阳,阻力重重)。能力提升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解析三长制的推行,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答案C2史学界普遍认为,北魏门阀制度的建立,对北魏的统治非常有利,这主要是因为实行该制度()A.对全面学习汉族文化非常有利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地

7、主进一步合流解析鲜卑贵族实行门阀制度,促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进一步合流,从而使民族矛盾进一步缓和,有利于北魏的统治。答案D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

8、货志(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实质。(2)结合所学知识,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参考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判断:不能抑制兼并。原因: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实行均田制,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