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523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基础夯实1.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教皇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C.启蒙运动兴起D.宗教改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故排除A、B两项,C项与题干不

2、符,排除。答案D2.“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导学号52400051)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靠信仰即可得救,这一观点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答案B3.马丁路德在改革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根据他所处的时代判断,他不可能提出() A.信仰即可得救B.信徒皆为祭司C.简化宗教仪式D.彻底抛

3、弃宗教解析马丁路德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和压榨,主张建立新的教会,D项符合题意。答案D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主要是指()A.摆脱宗教信仰走向科学的时代B.摒弃天主教教义建立新宗教的时代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时代D.摒弃教会束缚实现信仰自由的时代答案C5.右图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的加尔文,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解析加尔文将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归结为上帝的预先

4、安排。这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故其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答案D6.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能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导学号52400052)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解析本题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A项“核心思想”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C项“完全一致”太绝对化,排除;根据“北欧人文

5、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可判断D项正确。答案D能力提升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促进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播解析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被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

6、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答案B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解析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结合本题材料,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联络”,反映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冲击。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

7、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购买赎罪券。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

8、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材料四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就直接遗产而言,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从这个意义来讲,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相同点。(3)结合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的特点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作用。参考答案(1)原因:德国分裂;德国受罗马教廷剥削最重;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意识的增强。(2)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建立廉俭教会。(3)特点:实行宗教宽容;出现大量地方性宗教;世俗统治者控制教会。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