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85115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 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札释读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比丘、寥天一阁主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

2、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谭嗣同年少之时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谭嗣同知识广博,好今文经学,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也尝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谭嗣同自拟的这许多名号中,华相众生和通眉比丘这两个号显然都与佛教有关。谭嗣同在京期间,会见了许多佛教学者,对佛学有了认同。这时,他觉得“平日所学,茫无可倚”“徒具深悲”。他开始对佛教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还进行学佛的实践。他的种种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志同道合的妻子李闰,二人谱写了一篇凄凉感人的爱情篇章。一、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札释读湖南省博物馆珍藏有两通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札,行草书写而成,谭嗣同的书法沉潜北魏,参以汉

3、隶有着极深的造诣。此信札对于研究谭嗣同的佛家情缘、伉俪之情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这几通信札系1956年10月湖南省文管会从长沙市南区公安分局征集拨交湖南省博物馆入藏。1957年2月,湖南省博物馆将其汇装成谭嗣同遗墨集,并书跋附后,以志收藏经过。这些信件是研究谭嗣同、研究戊戌变法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史料。信札内容(图1、2)如下:夫人如见:正欲起程往鄂,忽然记出一件至要之事,我既保举进京,而功名保札、部照及一切公文,均未带来,兹特专人来取,请详细捡出来,并捐道员之实收,一一点清,封作一包,外加油纸,即交送信人带下,万不致误。又,单纱、蟒袍各一件,挖云抓地虎新快靴一双,伽楠十八子香珠及镶金伽楠扳指,

4、去年所买者各一个,天球、地球、圆扇各一柄并纸盒,香末数珠一串,好红烧料鼻烟壶二个,均请捡作一包,一同寄来为要。我此行真出人意外,绝处逢生,皆平日虔修之力,故得我佛慈悲也。夫人益当自勉,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惟必须节俭,免得人说嫌话。至要至要!二十九日信收到,诸事即照办。此请德安!谭复生手草 五月初三日我们从写信的时间来看,此信写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1898年6月21日),谭嗣同在长沙接到光绪皇帝的谕旨之后,准备启程前往北京,可是在他正欲启程时,忽然记起自己的那些功名保札、部照、捐道员之实收之类的公文都留在浏阳老家,由他的妻子李闰保存着,而这些公文都是他在进京之后

5、所必须用到的。于是,谭嗣同便给他的爱妻李闰写了这么一封信,请她将这些公文详细检出来,一一点清,封作一包,外加油纸,交给他派去送此信的人带回长沙。清朝盛行捐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其父谭继询为之捐官(用交纳捐款的办法取得官职)同知,为候补知府,促往南京候缺,分司浙江。同时,谭嗣同在信中还请李闰将自己在进京之后所需的其他一些物品,诸如:单、纱蟒袍各一件,挖云抓地虎新快靴一双,伽楠十八子香珠一串,镶金伽楠扳指一个,天球一个,地球一个,团扇一柄(并纸盒),香末数珠一串,好红烧料鼻烟壶二个,都捡作一包,也交给送信人一起带回长沙。这些物品中,除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子外,其他便是随身把玩之物,足见谭嗣同

6、平时生活中便是一情趣高雅之士。如伽楠十八子香珠一串和香末数珠一串,两件礼佛念珠物什便表明了谭嗣同的佛家弟子身分。一串为手珠,用沉香中的极品伽楠雕刻而成,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沉香中最为珍贵的为伽楠香,树脂含量较沉香高。伽楠香量少而质优,世称至贵。另一串当为挂珠,即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或拿在手上或绕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在此信的最后,谭嗣同也与李闰倾谈数语,说他此行进京“真出人意外”、可谓“绝处逢生”,主要是因为“皆平日虔修之力,故得我佛慈悲也”,认为是因果报应,得到了福报,欢喜之心溢于信表。同时也告诉了爱妻,三月二十九日(1898年6月17日)写给他的信

7、,她在信中所嘱咐的诸项事宜他都立刻照办。谭嗣同在此信中还向李闰这样叮咛道:夫人益当自勉,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惟必须节俭,免得人说嫌话。至要至要!此信在长沙所写,称谓是亲切的“夫人如见”,以“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相勉,似乎隐有预感,而意欲让她有思想准备,有珍重与托付之意。湖南省博物馆珍藏有另外一通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札,写于其抵达北京准备应召觐见光绪帝之时。内容(图三)如下:夫人如见:在鄂连寄数信,嗣于六月十六日起程,本月初五到京,事之忙迫,迨不胜述。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我因此益加奋勉,不欲自暇自逸。幸体气尚好,精神极健,一切可以放心。此后太忙,万难常

8、写家信,请勿挂念。寄上女学报及女学堂书各一包,此后如欲看女学报,可开出卖报之处,请唐次丞托人去买。唐若不能,可径托大兄设法在上海购买也,或函托秦生弟更好。我十七八可引见。此上,即颂坤安。复生手草 七月十一日住浏阳会馆1898年农历七月初五,谭嗣同由浏阳而长沙而武汉而南京,经过大半个月的舟车劳顿,长途辗转,终于到达北京。此信正是谭嗣同到京后,于七月十一日在北京崇文门外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给李闰最后一函信了。农历七月二十日(9月5日)光绪帝在勤政殿接见了谭嗣同,第二天就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以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并给四人一道密谕:“命竭力赞襄新政,无得瞻顾,凡有奏本,

9、皆经四卿阅览,凡有上谕,皆经四卿属草。”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信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谭氏伉俪情深,志同道合,对于维新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分光与热。李闰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女学报开创了中国妇女报刊的先河。女学报的主办者为中国女学会,创刊于1898年。这是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支持下,由维新派妇女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当时颇有影响。而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更是直接参与,成为女学会的中坚力量。女学会成立后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上海桂墅里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经元善先生于上海创立,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女校,为当时的中国女性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二即创

10、办了女学报。 女学报辟有论说、新闻、征文、告白等四个栏目,内容分修身、教育等十六门,多为宣传变法维新,大力提倡女学,争取女权,要求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主,要求妇女参政,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陈规陋习等等。女学报是目前所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报,并且完全由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报。二十多位主笔中较为著名的有康同薇、李蕙仙以及中国第一位女报人无锡人裘毓芳等,她们都是当时妇女界的知名人士,实际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批女编辑、女记者。它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而且也是最早提倡使用白话文的报刊之一。信中所提到的唐次丞便是谭嗣同的至交好友唐才常。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

11、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无独有偶的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三日(1898年5月22日),是谭嗣同与他的妻子李闰结婚十五周年的纪念日。其时他正准备赴北京参预新政,就在这一天,谭嗣同离开了湖南省垣长沙,启程前往湖北省垣武昌。恩爱夫妻,行将分别,情意绵绵,感慨系之,谭嗣同遂作一帖颇具佛意的戊戌北上别内子,赠予爱妻李闰,内容如下:戊戌北上留别内子戊戌四月初三日,余治装将出遊,忆与内子李君为婚在癸未四月初三日,恰一十五年。颂述嘉德,亦复欢然,不逮已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迦陵毘迦同命鸟,可以互

12、贺矣。但愿更求精进,自度度人,双修福慧。诗云:婆娑世界善贤劫,净土生生此缔缘。十五年来同学道,养亲抚侄赖君贤。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惟必须节俭,免得人说嫌话。另人扼腕叹息的是,在变法失败之时,谭嗣同致夫人李闰的绝笔书,内容居然与此信基本吻合,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伤感。谭嗣同曾从杨仁山学佛,其夫人亦知佛法,故有“十五年来同学道”之语。闰妻如面: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愿君视荣华如梦幻,

13、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戊戌八月九日,嗣同。谭嗣同在这里将自己和妻子比作是在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中“生生世世,同住莲花”的迦陵毗迦同命鸟,并以“更求精进,自度度人,双修福慧”的佛教精神与妻子共勉,希望与妻子无论在今世的娑婆世界,还是来世的净土世界,都能“缔缘”恩爱;最后,谭嗣同褒扬了妻子“养亲抚侄”的孝德贤行,字里行间弥漫着谭嗣同对结婚“十五年来同学道”的妻子的浓情密意。因为谭嗣同是以佛教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情谊的,所以,即使这是夫妻离别前的赠言,充满了凝重和伤感。迦陵毗迦同命鸟应是两种

14、鸟,即迦陵毗迦鸟和同命鸟,此两鸟往往被连用,其中迦陵毗迦,亦作迦陵频迦(梵文kalavinka),正法念经中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同命鸟亦叫共命鸟(梵文Jivajiva),亦叫耆婆耆婆,此鸟两首一身。佛说阿弥陀经将两鸟连用,曰:“舍利,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谭嗣同将两鸟连用,应该是本于此,因为他在引文中讲到了佛说阿弥陀经中所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迦陵频迦是爱情鸟,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共命鸟是友情鸟,象征朋友之间的友爱和同病相怜,这两个象征非常符合谭嗣同与李闰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谭嗣同从五月离开浏阳到

15、戊戌变法失败之前,他写给李氏的信有十多封。在给李氏的信中细致关心,谆谆嘱咐,儿女情长处比比皆是,多年来的漫游和致力变革的生活让他对李氏感到愧疚。按谭嗣同的妻子李闰乃长沙宿儒李篁仙长女,李篁仙为咸丰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工于乐府诗词。李闰生长于诗书家庭,知书达礼,少即好读博览,擅胜诗韵。1883年春嫁嗣同,恰芳龄十八。而谭嗣同冰雪情操,著文反对纳妾,而且严以律己。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兰生早年夭折,但他和李闰仍然相敬如宾,伉俪情深。江湖多风波,道路恐不测,谭嗣同北上后,牵肠挂肚的李闰曾对月焚香,祈求远行的丈夫顺利平安。“如有厄运,信女子李闰情愿身代。”谭嗣同牺牲后,李闰自号“臾生”,表示自己含悲忍辱

16、暂且苟活之意,并写诗道:“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李闰无比悲痛,常在夜深人静时痛哭。谭继洵也十分难过,有次走到她和谭嗣同的卧室窗外说:“七嫂,你不要如此悲伤,我也同样难受,但老七将来的声名一定会在我之上。”李闰是翰林的女儿,出入都十分知礼。因礼记有曰“寡妇不夜哭”,她知道自己逾礼了,便向公公表示今后再也不会那样。为了减轻她的悲痛,谭父让她搬出了先前的卧室,住到了厅次右边的房间。几个月之后,哀惧交加的谭继洵也离开了人间。一系列的变故却让李闰从悲痛中振作了起来。李闰一生坎坷,三岁失母,青年丧子,中年丧夫,尽管谭继洵将谭嗣同大哥的儿子兼祧过继给她,可因侄儿早亡,她又在老年担负起了抚育两个孙子的重责。但她无比坚强。在谭嗣同受难之后,谭家的境况日益衰落,李闰为了贴补家用,将老宅临街的几间房子开做了客栈。她还继承先夫的遗志,创办了浏阳第一所女校,给穷苦的女孩子们以学习的机会,为她们灌输新思想,教授实用的谋生技能。李闰虔依佛法,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1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