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8327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第一节 概 述 一、“中期”的时限:约18301870年 二、“现实主义”概念的两个含义:作为创作方法和作为文学运动思潮现实主义与批判的现实主义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 社会历史条件(“理性王国”幻影的消逝,金钱成为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纽带,冷静务实的心理); 2. 理论条件(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文学自身的条件(以往的文学传统;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文学、俄国讽刺文学;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等),高尔基的发明,高尔基最早使用批判现实主义这个用语。1934年,他在苏联的文学和青年作家谈话两篇文章中谈到批判现实主义:

2、“在西欧资产阶级文学中还必须区分出两派作家:一派是赞扬和娱乐自己的阶级的另一派为数不多,只有几十个,是批判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他们都是自己阶级的叛逆者,自己阶级的浪子,被资产阶级毁灭了的贵族,或者是从自己阶级的窒人的氛围里突破出来了的小资产阶级子弟,这一派欧洲文学家的著作对于我们有着双重的、无可争辩的价值。第一,是技术上的模范的文学作品;第二,是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展和瓦解的过程的文献,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认为,现实主义是“19世纪的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后来又传到了20世纪。这个流派的特征是它那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 高尔基把19世纪现

3、实主义文学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可以说是不仅抓住了它的鲜明特征,而且确认了它的成就和价值。 人们往往习惯于称“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是文学理论的概念,而将“批判现实主义”视为一种文学史概念,指一种文学运动、思潮和流派。,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同情下层民众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追求细节的真实。 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体裁。 多运用讽刺手法,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描写。,第二节 法国文学,一、文坛格局 1.现实主义是主要潮流,同时存在上

4、一时期文学的余波, 下一时期文学的萌芽(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 大仲马、小仲马、乔治桑 雨果、梅里美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福楼拜 象征主义 唯美主义 自然主义 波德莱尔 戈蒂耶 左拉等,2.小仲马(1824-1895): 小说茶花女(1848)刻画了一个力图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甘堕落的女子玛格丽特的形象;作品主要从男主人公阿尔芒的角度来写玛格丽特,最后以其日记说明真相,叙述方法有其独到之处。 剧本私生子(1858)具有自传性。,3. 梅里美( Merimee, 1803-1870): 早年写有历史剧雅克团(1828)和查理九世时代轶事(1829),从中可见莎士比亚和司

5、各特的影响。 中短篇小说高龙巴(1840)、嘉尔曼1845)等,刻画出强悍而非凡的人物性格,讲述震撼人心的事件,充满异域情调和传奇色彩,显示出浪漫主义的影响。,二、斯丹达尔(1783-1842) (一)生平 原名亨利贝尔,笔名斯丹达尔, 是他众多笔名中最重要的一个,他以 此名传世。他身上有两种热情,战争 和女人,具体化为崇拜拿破仑(代表 战争)和意大利女人。,“这个孩子的天性里潜伏着深刻独创力的幼芽,他的性格的主要风貌是坚毅的独立精神,他那精力过人的气质使他产生了做一番非常事业的强烈愿望,感官的生活在他身上激发得很早,也很强烈;可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却得屈服于如此严厉的、不放松的、咄咄逼人的

6、管制,因而激昂的内心反抗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了。”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结束学业后从军。年,跟随拿破仑的大军转战欧洲。 拿破仑的丰功伟绩以及后来的溃败成为他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在全部浪漫派人士中,只有他这个人曾经亲身参加马伦哥战役,曾经进驻米兰,亲临耶拿战役,从而占领柏林,曾经目睹莫斯科的熊熊烈火,而在撤离俄罗斯时,又与士卒共尝了恐怖的滋味。在他们中间,只有他一个人曾经和拿破仑谈过话,曾经结识过拜伦。”,他深受拿破仑的器重,曾在拿破仑和玛丽路易斯结婚以前进行的谈判中身负重任,后蒙皇后召见。 年,随法军进攻俄罗斯,亲眼目睹了莫斯科大火和拿破仑的溃败。 年,波旁王朝复辟。 “年月,拿破

7、仑和我一起垮台了。” 从此长期侨居米兰,对波旁王朝采取对立态度,并开始写作。,1842年在巴黎因中风逝世。 蒙玛特尔墓地上的墓志铭:,阿里果贝尔 米兰人 写作过 生活过 爱过 享年五十九岁零两个月,(二)创作道路,1. 意大利时期(1814-1821)的创作: 海顿、莫扎特和梅达斯泰斯的生平 (1814)、意大利绘画史(1817)等。 2. 20年代的创作:论爱情(1822);拉辛与 莎士比亚(1825):(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 言,强调关注当代生活,“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 状况”,作家要“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 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1827),提供了波旁王朝 复辟时期贵族

8、阶级残余势力的生活、精神和心理的讽刺性写 照,可以说是红与黑的前奏。,3.30年代以后的创作: 除了红与黑之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红与白 (1834-1835),反映了七月革命后尖锐的社会矛盾,揭 示了七月王朝的实质,显示出强烈的批判精神。 另一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1839)描写了拿破仑 时代到复辟时代这一历史转折期政治风云的变幻、社会思潮 的起伏及其在家庭关系上的反映,作品中的巴马小朝廷成为 君主政体的一个缩影。 意大利遗事 (1839)收入作家10内陆续发表的一 些中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1829)是其中的名 篇。作品在革命与爱情的尖锐矛盾中歌颂了意大利烧碳党人 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心

9、理描写细致深入,紧张的戏剧 性冲突贯穿始终,是作家短篇创作中的杰作。,“当青年人谈到光荣时,他们得到的答复是:成为教士吧!谈到荣誉时,答复也是:成为教士吧!谈到希望、爱情、权力、生命时,答复永远是同样的:成为教士吧!”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三)红与黑(1830) 1. 题解 两条人生道路:红色战士和黑色教士 ;两个时期:拿破仑时期和复辟时期;两种爱情:心灵的爱情(情感)和头脑的爱情(理智);两种人生状态:追求中的生命激情和失败后的死亡恐惧/“迷”与“悟” 作品的副标题:“1830年纪事”的含义。 2. 情节梗概 主线:于连的经历 维立叶尔小城:老索黑尔;德瑞那市长,市长夫人 贝尚松神学院:

10、彼拉神父 巴黎木尔侯爵府:木尔侯爵,玛特儿小姐,“我不向你们祈求任何恩惠。我一点也不存幻想,死亡正等待着我即使我的罪没有这样大,我也会看到许多人并不会因为我年轻而怜惜我,他们想要通过惩罚我来惩戒那些出身微贱、为贫穷所困厄,可是碰上运气稍受教育,竟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上等社会的青年。” 于连索黑尔,3.于连形象分析 性格特征:对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平等权利的向往; 对卢梭和拿破仑的崇拜;对封建等级制的反感;压抑感和悲 观情绪;出人头地的愿望和实现这种愿望的方式:因不择手 段而导致虚伪和两面性;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 于连的性格、追求、命运和结局,对于复辟时代的小资 产阶级青年而言,都

11、具有必然性和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 生活道路和悲剧命运,作品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平民阶 层和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与矛盾,控诉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 力对青年人的摧残,也说明了以个人奋斗的方式反抗不合理 的现实是行不通的。 这一形象也具有某种超时代的意义。,4.主题分析 (1)揭露了复辟时期社会的黑暗,教会势力的猖獗,和极端保王党妄图全面复辟君主专制制度的阴谋。 (2)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拿破仑的怀念,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末法国紧张的阶级革命斗争气氛和革命日益迫切的形势。 (3)表现了复辟时期金钱关系的作用无孔不入,贵族也在迅速地资产阶级化。,5.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它在文

12、学史上的地位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维立叶尔小城,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德瑞那市长,木尔侯爵,彼拉神父,老索黑尔,于连等);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的运用; (3)结构严谨而完整,故事情节紧凑而合乎逻辑; 红与黑因此而成为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维立叶尔歧视平民,与贵族有天然的矛盾冲突。 锯木厂贪婪的家庭氛围,不能达到拿破仑的野心抱负,缺乏拿的政治境界,决定了他的妥协。 贝尚松神学院教派纷争,勾心斗角 学会时时提防,处处小心,用虚伪的面具。 巴黎 阴谋与伪善的中心 侯爵府中心的中心,整天筹措保皇和复辟,审时度势,迎合主子。,

13、心理描写 于连的心理刻画: 去当家庭教师前; 一天取得两个胜利后,站在山坡上; 决定去爬窗幽会前。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是显意识层的心理思维,只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到弗洛伊德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写都是非常冷静和理智的。,“他唯一的兴趣是在情绪和理智过程中;他本人善于静观默察这些过程,所以几乎把同样得到技能赋予了他的全部人物。他们照例理解自己灵魂里发生的一切,这种理解远远超过一般凡人从经验中得来的理解。这就规定了司汤达小说的特殊结构,这些小说大部分是彼此相连的独白,有时长达几页。他把人物心灵的默默无言的活动揭露无遗,把他们最内在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 勃兰兑斯

14、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教授费迪曼 “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小说家纪德,“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 “他在自己长篇小说中描绘现实世界时,加入多少憎恨、又把多少热情的火焰灌注到虚构的理想世界里去!斯丹达尔长篇小说特别吸引人与杰出之处正在这儿。” 茨威格艺术家论斯丹达尔,三、巴尔扎克(1799-1850)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十年创作准备(1819-1829); 走向

15、现实主义的第一步:舒昂党人(1829)的发表; 进入人间喜剧时期。,“他从根部来描绘一棵树, 描绘草木互相残杀的生死斗争”。(雨果),“他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仿佛就是为了预言和泄露社会和人类的奥秘。” (勃兰兑斯 ),毕加索画的巴尔扎克,中产阶级家庭,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业名城都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出身农民,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跻身于资产阶级。他50岁时与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结婚。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向往贵族社会,相信个人奋斗。巴尔扎克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开办印刷厂,为了不依赖家庭,他冒险做了投机商人,最初做出版人,印出的书只卖出几十本。接着开办印刷厂和铅字铸造厂,他没能发财,却背上了近6万法郎的债务,陷入极度贫困之中。这6万债务中,有4万是欠他母亲的。这笔钱迟迟未还,他母亲也从未勾销。,柏尔尼夫人,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在经济上给予巴尔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供了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鼓励起巴尔扎克的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巴尔扎克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朋友、家园、知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