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262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物质鉴别、鉴定、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计算关系。 3.学会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内容索引,一、两组相近的化学实验操作概念辨析,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三、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陷阱,1.检验和鉴定 (1)检验(鉴别) 检验是指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一一区别开。 检验的实质是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时可根据物理性质),使被检验物质跟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检验的条件是反应中必须出现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例如出现沉淀、

2、产生气体、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等等。 例如对于两无色液体NaNO3溶液和NaCl溶液的检验,可分别向两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溶液,无现象的是NaNO3溶液。,一、两组相近的化学实验操作概念辨析,(2)鉴定 鉴定是指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各组成部分要逐一检验出来,不能遗漏。 鉴定的实质是把物质的组成微粒全部检验出来。这样就需要借用检验的方法,利用反应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微粒或元素。 鉴定的条件是必须把物质的所有微粒检验出来,不能只检验其中的某种粒子。 例如鉴定氯化钠固体,应取少量固体溶于蒸馏水,先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确定有Na存在。再向溶

3、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固体中有氯离子。,例1 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为蓝色,则该溶液一定是CuSO4溶液 B.某无色、无味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是O2 C.向某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Ag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解析 Cu2的水溶液一般都是蓝色,故A项错; B项对; C项溶液中若有 等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错; D项原溶液中若含有Ag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错。,答案,解析,2.分离和提纯 (1)分离 分离是指把混合物的各组分一一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

4、来,且原来是固体,最后还应是固体,原来是溶液,最后还应是溶液。 分离的实质是把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开,这就需要应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把不同的物质以不同的形式分开,然后再把物质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分离的条件是各种物质必须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如果物质直接分离有困难,需要把物质转化为其他的物质,分离开后再各自反应成原来的物质。 分离的适用范围是混合物。 例如要从粗盐(NaCl和少量泥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过滤,对滤液进行蒸干,即得NaCl固体。,(2)提纯(除杂质) 提纯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混合物中其余杂质通过化学变化都除去。 提纯的实质是混合物中只保留一种

5、成分,分离后需要的物质保留原来的状态,其他物质不需要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提纯的条件是需要的物质与其他的物质必须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各种杂质可以以相同的状态同时出现。 提纯的适用范围是混合物。 例如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水蒸气,要得到纯净的CO2,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就可得到纯净的CO2气体。,(3)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 “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例2 下列有关分离和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CaCl2:加

6、入适量K2CO3 B.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C.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D.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解析 A项,加入适量K2CO3,会引入新的杂质,不正确; C项,萃取剂不能与水互溶,酒精可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错误; D项,氨气会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碱石灰。,答案,解析,例3 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请你对每组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给予评价。,答案,解析,解析 选用化学试剂除杂时常因思维不严密而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错误。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

7、离。故思考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循序而行。,理解感悟,答案 组不正确,因为加入H2SO4后虽除去了 ,但又引入了 组不正确,因为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两种沉淀Cu(OH)2和BaSO4,而无法分开 组正确,因为Fe比Ag活泼,Fe2AgNO3=Fe(NO3)22Ag,过滤出Fe、Ag,可得滤液Fe(NO3)2,解析,理解感悟,理解感悟 选用化学试剂进行物质提纯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其主要方法有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

8、体逸出,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 转变为CO2逸出;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1.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微观量(如粒子数目)的桥梁和纽带,是计算的核心。解答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2.要紧紧抓住“物质的量”这个计算的核心。牢固建立把“其他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的这一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下列“万能恒等式”及其变形,进行各量的相互求算。,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标准状

9、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3.在解题的过程中,若根据条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就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其解题方法是依据变化前后某一粒子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列出守恒关系求解。,例4 (1)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该气体的质量为m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gL1;,答案,解析,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个; 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g。,答案,解析,(2)如果a g某

10、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是 。,答案,解析,(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答案,解析,64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考试的“热点”问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些概念的辨析与应用,以及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一是注意先将不同的量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一一确定粒子数目;二是留心“陷阱”,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仔细分析、比较,作出正确解答。

11、 1.陷阱之一:状况条件 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25 、1.01105 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 Lmol1进行计算。,三、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陷阱,解析 A项、C项是已知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 B项,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正确; D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当气体单质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时,相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错误。,例5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12、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答案,解析,2.陷阱之二:物质状态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例6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物22.4 L,所含的 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 L汽油(分子式为C8H18)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 分子数为8NA/22.4 C.标准状况下,1 L SO3所含分子数为NA/22.4 D.标准

13、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 L,在足量氧气 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4NA,答案,解析,解析 B项、C项,虽为标准状况下,但汽油是液体,SO3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 在标准状况下1 mol的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均为气体摩尔体积,则A项正确; 观察:2H2O2=2H2O、2COO2=2CO2,H2、CO不管怎样混合,参加反应的O2体积是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为4.48 L,则O2物质的量是0.2 mol,分子数为0.2NA,D错误。,3.陷阱之三:微粒数目 注意:He、Ne等为单原子分子;N2、O2等为双原子分子;O3、P4为多原子分子。 例7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氖气含有NA个氖原子 B.1 mol 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 的HCl分子所含分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含中子数为2NA,答案,解析,解析 氖气为单原子分子,11.2 L氖气含有0.5NA个氖原子,A错误; 1 mol 中含有电子数为8NA,B错误; H中不含中子,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