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223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案 鲁科版选修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3章第3节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与定量观,帮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本节课内容为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教程提供了交流研讨、实验探究、追根寻源和大量文本等内容。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观念,利用比较Qc与Ksp的大小来定量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加深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分

2、析、处理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情分析】绝大多数的学生知道盐作为电解质可以在水中溶解电离,但是对于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也能极少量溶解却不太明白。少数学生知道难溶物也能少量溶解,但却不能解释原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难溶物会溶解于特定的酸或者碱溶液中,但不能用确切的原因来解释。这说明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还不到位,通过前面的学习没有顺利形成微粒观、平衡观等基本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过程

3、与方法: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3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教学环境】实验、学案、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在0.1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与另外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4、,再向其中加入0.1mol/L的KI溶液提问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黄色沉淀是什么物质?它是怎样产生的?小结并板书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QKsp 溶液中的离子生成沉淀QKsp 固体溶解Q=Ksp 沉淀溶解与离子生成处于平衡状态1观察观察实验现象;2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并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3与组内同学交流;4回答教师提问,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整理、记录1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复习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溶度积常数;2引出新问题根据Q与Ksp的关系判断沉淀的生成;3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问题;4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

5、积极性。沉淀的溶解与生成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Qc与Ksp的关系及所提供的信息解释下列现象现象1: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服造影剂,为什么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信息:1.Ksp(BaSO4)=1.110-10mol2L-2;Ksp(BaCO3)=5.110-9mol2L-22.Ba2+有剧毒,;3.胃酸的酸性很强,pH约为0.91.5;现象2:吃糖后不刷牙容易形成蛀牙。信息:1.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a5(PO4)3OH(羟基磷酸钙), 它是一种难溶电解质,Ksp=2.510-59mol9L-9;2.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现象3:菠菜

6、与豆腐不能混吃草酸钙的Ksp=210-9,假设菠菜中C(C2O42-)=210-4mol/L豆腐中C(Ca2+)=210-4 mol/L 计算是否有草酸钙沉淀生成过渡既然沉淀溶解平衡可以向沉淀溶解的方向或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能否改变一定的条件,把一沉淀先溶解再生成新的沉淀,即实现沉淀的转化呢回忆所学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的生成、Q与K的关系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组内交流、讨论动手计算聆听思考1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的本质原因,深化对平衡移动规律的本质认识。2让学生尝试运用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独立分析问题;3 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沉淀的

7、转化布置探究任务实验内容为AgCl转化为AgI或ZnS转化为CuS1、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结论;2、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和学案上所提供的信息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小结并板书2 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转化的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设问1通过沉淀的转化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2 沉淀只能从溶解度小的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吗?1按照学案上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结合所提供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思考、整理、记录盐与盐或盐与碱反应时不一定要求反应物均为可溶性的电解质根

8、据沉淀转化的原理思考溶解度大的向溶解度小的转化更容易实现,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实现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大的转化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沉淀的转化的原理。2强化学生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的意识。拓宽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深化对沉淀转化原理的认识,澄清学生的迷惑综合应用1 工业废水的处理中,要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通常是加入沉淀剂FeS,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分析其中的原因。2 阅读教材p95水垢中的Mg(OH)2是怎样生成的,尝试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醋酸除水垢的原因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组内交流回答问题补充评价综合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化对沉淀溶

9、解平衡的相关问题的认识;练习1向5mL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加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为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为( )A. AgCl=AgI=Ag2S B.AgClAgIAgIAg2S D.AgIAgClAg2S2某溶液中含有0.1molL-1的Fe3,调节溶液的PH使Fe3沉淀,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多少?当溶液中Fe3浓度小于110-5认为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为多少?Ksp=2.610-39分析题意: 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可知,答案为C及时巩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酸碱混合不一定会发生酸

10、碱中和,不溶于水的弱碱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存在课堂总结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回顾本节知识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板书设计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QKsp 溶液中的离子生成沉淀QKsp 固体溶解Q=Ksp 沉淀溶解与离子生成处于平衡状态2 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转化的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课后反思本课属于概念原理教学,涉及沉淀溶解平衡两个方面的应用: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通过呈现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丰富了学生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反应的分析视角,同时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容量有些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让学生关注沉淀转化方程式的书写,一些难溶的弱碱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存在学生还有些迷惑,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定量的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