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198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1_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_。(2)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原子这一哲学名词变为化学中具有确定意义的实在微粒,并建立了_学说。(3)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_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模型。(5)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进一步建立起

2、_的原子结构模型。(6)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的_,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模型。2.氢原子光谱(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_之间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_。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_等。(2)人们在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经光谱仪记录得到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所组成,即为_。3.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为揭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实验事实,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子结

3、构模型。(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_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不辐射能量。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_的数值,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_。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的轨道时能量最低,称为_;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_。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才会_能量。如果_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_。(3)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_的实验事实。玻尔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原子光谱源自核

4、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_的。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1)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_来描述,而每个原子轨道由三个只能取整数的量子数_共同描述。(2)量子数n称为_,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的符号为_等。一般而言,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_越高,因此将n值所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_。(3)量子数l称为_。对于确定的n值,l共有_个值:0、1、2、3(_),对应的符号分别为_等。若两个电子所取的n、l值均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_。我们用_来表示具有相同_值的

5、电子运动状态,在一个电子层中,l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多少个_。(4)科学实验发现,在没有外磁场时,量子数n、l相同的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有外磁场时,这些状态的能量就_,我们用_m来标记这些状态,对于每一个确定的l,m值可取0,1,2,_,共_个值。(5)高分辨光谱实验事实揭示电子还存在着一种奇特的量子化运动,人们称其为_。人们用_ms来描述电子的自旋运动,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能有_种,分别用自旋磁量子数ms=_和ms=_来描述。(6)主量子数n对应着_;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对应着n电子层中的_;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对应着n电子层中l能级中的_;自旋

6、磁量子数ms描述的是电子的_。这样,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可用由量子数_确定的原子轨道来描述,并取两种_状态中的一种。2.原子轨道的图像描述和电子云(1)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可以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以图像方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s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图形为_,即原子轨道具有_性;p轨道在空间的分布特点是分别相对于_对称,即p原子轨道在空间分布分别沿x、y、z方向。(2)对于质量非常_(电子质量仅为9.110-31kg),运动速度_(如在1 000 V电压下加速的电子的速度可高达1.9107ms-1)的微观粒子而言,人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它的_和_。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

7、人们常用_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_,这种形象地描述_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疑难突破1.玻尔解决了原子的稳定运动、光谱类型等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但是实验研究表明,在外磁场作用下,氢原子光谱的谱线会分裂成多条,这是玻尔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根据以上知识,试简要回答玻尔理论的缺陷是什么?量子力学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剖析: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一个电子通常在能量最低的轨道(基态)上运动,不释放能量。但当氢原子受到激发(加热或氢放电管放电)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即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而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极不稳定,它会迅速再跃迁至基态。在此跃迁过程

8、中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辐射能,发射出光子的频率取决于电子跃迁两轨道能级之差。由于各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所以由电子的跃迁而发射出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这便是氢原子光谱呈线状光谱的原因。线状光谱与连续光谱在谱线特征上有所不同,线状光谱是不连续的,连续光谱是连续的。 关系为E 0=h=E=E末-E始。 玻尔理论只能说明在电子发生特定跃迁时,若可以以光的形式将辐射或吸收的能量记录下来,其光谱应当是线状光谱。而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这一特定跃迁将产生多条谱线,玻尔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表现出这一理论存在缺陷,需要有新理论作出科学说明,于是,产生了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描述。2.如何理解基态、

9、激发态与原子光谱?剖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是稳定的,此时电子尽可能地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时原子的能量最低,若不加外界条件,则电子既不吸收,也不释放能量。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此时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反,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吸收或释放的能量都是以光子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吸收或释放能量有关。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

10、原子光谱,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征的光谱。3.什么是电子云?电子云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剖析: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它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我们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少,即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各

11、处出现的概率。问题探究问题:小明在学习了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知识后,对2pz轨道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它们都表示电子沿着“”形围绕原子核运动;电子云上的小黑点表示一个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讲讲你的观点。探究: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是无规律的,没有确定的轨道。这里说的轨道形状表示原子轨道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而不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电子云上的小黑点是利用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而不表示电子数目。所以,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典题精讲【例1】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C.氢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D.在有外加磁

12、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思路解析:玻尔理论是针对原子的稳定存在和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事实提出的,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有多条谱线,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已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必须借助量子力学加以解释。答案:D【例2】下列电子层中,包含有f能级的是( )A.K电子层 B.L电子层 C.M电子层 D.N电子层思路解析:K电子层(n=1)中,l的取值只能为0,对应的是1s能级;L电子层(n=2)中,l的取值只能为0或1,对应的是s、p能级(即2s和2p);M电子层(n=3)中,l的取值有0、1、2,对应的是s、p、d能级(即3s、3p、3d);N电子层(n=4)中,l的取值有0、1、2、3,对应的能级是s、

13、p、d、f(即4s、4p、4d、4f)。而根据l与n的关系规律,l=3时,n的最小取值是l+1=3+1=4。即只有n4的电子层中才有f能级。所以,当n的取值分别是1、2、3时对应的K电子层、L电子层和M电子层中均无f能级。答案:D【例3】下列有关n、l、m、ms四个量子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n越大,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低B.l的数值多少,决定了某电子层不同能级的个数C.对于确定的n值,m的取值共有2n+1个D.ms可取1/2两个数值,数值表示运动状态,正负号表示大小思路解析:随着n值的增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来越远,能量越来越高;n值和l值相同的电子,能量相同,故同一电子层(n值相同)中能级个数取决于l的取值;对于确定的n值,m的取值共有n2个;ms所取的两个数值都表示电子自旋这一量子化运动的状态,正负号表示自旋方向而不表示大小。答案:B【例4】观察1s轨道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