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1959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选修4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能量间的关系。(重点)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化 学 反 应 的 反 应 热教材整理1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表示符号用Q表示3单位kJmol1或Jmol1。教材整理2反应热的测定1仪器量热计2原理QC(T2T1),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

2、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见课本P3的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问题思考:(1)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搅拌,目的是什么?【提示】使碱液与酸充分反应,减少热量损失。(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定KOH溶液与盐酸反应、NaOH溶液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所测得的上述三个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吗?为什么?【提示】相同。原因: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强碱,它们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当参加反应的n(H)和n(OH)相同时,又都在室温下进行,所以反应热也相同。(3)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可用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吗(已知:醋酸电

3、离吸收能量)?【提示】不能。因为醋酸是弱酸,醋酸电离出H时吸收热量,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大于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4)若用50 mL 1.1 mol/L NaOH溶液进行课本P3的实验,所测的反应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提示】有利于盐酸全部参加反应。 1反应热(1)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2)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大多数置换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以H2、CO、C等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等固态铵盐与碱的反应;高温下进行的反应。2

4、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注意事项(1)简易量热计,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2)反应物浓度宜小不宜大。(3)碱液要稍过量,以确保盐酸完全反应。(4)反应物混合均匀后,测定混合液的最高温度。(5)实验操作动作要迅速,以尽量减少热量损失。(6)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记下读数;温度计测定一种溶液后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备用。题组1反应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对反应的加热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变化的表现化

5、学反应总是放出热量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ABC D【解析】化学反应遵循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相关。【答案】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某些吸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也能发生【解析】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

6、大小;NH4Cl和Ba(OH)2晶体在常温下就能进行。【答案】B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液态水汽化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浓硫酸稀释碳酸钙高温分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O2C2COA BC D【解析】液态水汽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化学反应,错误;为物质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是以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吸热反应。【答案】D题组2反应热的测定4量热计直接测出的是()A质量的变化 B能量的变化C温度的变化 D电流的变化【解析】量热计是通过测出中和反应反应前后的温度差,再利用公式计算得到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答案】C5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内筒和

7、外筒的上口不需要密封B酸碱混合时应迅速C用搅拌器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D取用酸、碱溶液时,不能用同一个量筒(或烧杯)【解析】因为要测反应后的温度,所以装置必须密封,酸碱迅速混合可避免热量散失。【答案】A6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称为中和热。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

8、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解析】本实验关键是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保温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散失,为使酸碱充分混合反应,应使用搅拌器。烧杯不盖纸板,会使热量散失,测得中和热数值偏小。实验改用60 mL盐酸,会使产生的H2O增多,反应放出热量变大,但中和热不变。【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热量的损失(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指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

9、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用量无关化 学 反 应 的 焓 变1焓: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符号:H。2反应焓变(1)表达式:HH(反应产物)H(反应物)。(2)单位:Jmol1或kJmol1。(3)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H0,反应吸收能量;H0,反应释放能量。(4)与反应热的关系:等压条件下,当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焓变与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HQp。焓是状态函数,具有能量的单位,但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体系的焓的绝对值目前还无法知道。焓的改变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等压条件下,焓变与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因此焓变是可以测知的。问题思考:(1)物质

10、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值相同吗?【提示】不同。物质聚集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也不同,一般来说气态液态固态。(2)化学反应中焓变可以为零吗,为什么?【提示】焓变即反应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值。两种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可能完全相同,即反应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不可能完全相等,所以由反应物转化为反应产物时,一定会有能量的变化,即焓变不为零。(3)“反应热等于焓变”这一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其条件是:等压。焓变与化学键、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1微观角度:化学键与焓变吸收能量E1反应物反应产物放出能量E2E1E2反应吸收能量H0E1E2反应放出能量H02宏观角度: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关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H0图示3.焓变的计算微观:HE(反应物)E(反应产物)宏观:HH(反应产物)H(反应物)题组1焓变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Q3BQ1Q22Q3CQ1Q2Q3 DQ1Q22Q3【解析】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则Q0,QQ1Q22Q3,则Q1Q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