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81745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 本来 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2、逐渐 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3、偶尔 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4、 一齐 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5、以至 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

2、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6、 往往 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7、才 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8、又 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9、一概 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3、”。10、已经 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11、竟然 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12、已经 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已经”表示动

4、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13、暂且 姑且“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14、几乎 简直“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15、马上 立刻“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16、从来 历来 向来“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

5、“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轻。“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17、对于、对 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运用“对”、“对于”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6、第一, 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1)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改为“对”)第二, 主客位置颠倒。如: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可改为“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来说”)18、关于、对于 “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但是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均可。第三,“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对于

7、”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19、在 介词“在”经常跟由方位名词“上、中、下”等构成的方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条件或范围等。“在上” 、“在下”中间插入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短语。下面的句子就不对:自开工以来,由于使用了新的施工技术,在不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下,工程进展迅速。(“在下”中间插入的是动宾短语,应在“强度”之后加上“的情况)“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学校在建设中”,“新一代在培育中”。这时“在”是动词,后头的方位短语是宾语。20、和、或(或者) 连词“和”可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连接

8、双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用“和”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经常作主语、宾语;作谓语中心必须有一定条件,必须是双音节的,前后还必须有别的附加成分。一般说来,“和”前后并列各项不应有互相包含的概念(包括多项并列结构之间不用“和”的)。为了强调也有一方的,如我们常听到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等。运用“和”连接并列成分还要注意分清层次,否则容易造成层次不清。如: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启程回国。(由于连用两个“和”,使得句子层次不清。可以把第一个“和”改为顿号,或将第二个“和”改为“与”。或(或者) “或”跟“和”用法不同。“或”表示选择

9、,或甲或乙,多项选一;“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21、“及”、“以及” 与“及其” 连词“及”“以及”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往往有主次之分,如“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的“及其”是两个词,“及”是连词,“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的”或“他们的”,“及其”的意思是“和(他们的)”。“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关进监狱”一句中,“及其”应改为“以及”。22、“或者”“还是” “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如:“不管你还是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句中“还是”可以换成.”“或者”。“还是”可以用于

10、疑问句中,“或者”不能。如“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含有疑问语气,“辩证法或者形而上学”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23、“甚至”“而且”甚至表示进一层的意思,通常是对上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引申或是强调某个特例。“而且”也表示递进,但往往与“不仅”相搭配使用。如: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甚至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改用“而且”)24、“反而”与“而且”:“反而”表示同上面所说的意思相反或者出于常情之外,同“不但”“不仅”等连词配合着使用,转折语气更加明显。“而且”表递进没有转折关系。反而表反向递进,而且表正向递进。如:在这次活动中,小华不但没有成为幸运者,而且落到了最后。(这句句意有转折

11、意味,在这里用“反而”更好些)25、“继而”与“从而”:“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从而”是表示结果或进一步行动的连词,一般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结果和目的。如:我们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前一句结尾有“之后”,可见要用“继而”)26、“仍旧”与“依旧”:二者两同在于表示行为、情状保持不变。“仍旧”含有“仍然”的意思,常用于表示转折关系的后一分句中。“依旧”“照旧”不用在表示转折的句子里。如:我暗下决心学好语文,也常去请老师给我辅导,但是成绩依旧提不高。(前面有“但是”一语,表转折,用“仍旧”)27、进而,从而,因而:“进而”有“进

12、一步”然后“的意思,表示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从而”也有进一步的意思,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因而”表示前后的因果关系。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小算盘,因而看不到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普遍了解情况,进而重点征求意见,以便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普遍了解情况,从而根据群众的需要改进产品的质量。” 28、立即,当即,随即:同:情况很快发生或者紧接着前一情况出现。异:“立即”说明迅速,“当即”偏重当时,“随即”强调“紧接”。如:邮递员送来挂号信,我当即盖章签收。29、陆续、连续:同:动作先先后后都有。“连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陆续”表示断断续续

13、。如:开考一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了。(不合情理,应改为:陆续有人交卷了。)30、偶尔,偶然,偶或:偶尔,“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偶或”与“偶尔”同义,“偶或”用于书面。偶然: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乎意外。如:他作文写得通顺,只是偶尔有几个错别字。31、以至与以致: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32、尤其与特别:“尤其”表示更进一步,语气更重,几个方面加以比较更突出一点。“

14、特别”表示更加强调。如:论风景,这一带美到极点,尤其是眼前那座岛屿。要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33、不管与尽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无论”,与“多么”“怎样”等表任指的词语呼应;“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虽然”。如:五四时代的白话文是一个革命的运动,不管其中有部分的人软弱妥协,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后文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要用“尽管”)34、不必 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35、曾经 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

15、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36、除非 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37、.跟 同 和 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38、固然 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如:每个画家固然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则同的特点。“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 “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