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学习指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7733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虚词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虚词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学习指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虚词学习指导北京四中 徐冬杰一、学习文言虚词的注意点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特别要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2、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3.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虚词古今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少数沿用下来;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有时改用了别的词。4.注意特殊现象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

3、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二、例题分析例1(2002年北京高考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本题答案为B。B组两句中的“因”都是副词,都作“于是、就”讲。A组中“过于荆”的“于”是介词,作“从”讲;“苛政猛于虎也”的

4、“于”也是介词,但用在形容词“猛”之后的“于”作“比”讲。C组中“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句“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之间,取消该句的独立性。“宋何罪之有”中的“之”也是助词,用来前置宾语“何罪”。D组中“知不以利为利矣”中的“以”是介词,作“把、拿、用”讲。“以趋于亡”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今如此以百士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

5、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本题答案为A。A组中“今如此以百骑走”的“以”是介词,作“凭借、依靠”讲;“今以钟磬置水中”也是介词,译为“把”。B组两句中的“会”都是副词,都作“恰巧,适逢”讲。如:袁宏道徐文长传:“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恰巧得着白色的鹿,便吩咐文长向皇上作个报告。报告上去了,明世宗皇帝很高兴。)C组两句中的“既”都是副词,都可以译为“以后”“已经”。如:史记 匈奴传:“单于既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单于就位以后,便把那些不屈服的汉朝使者完全送回。)D组两句中的“无”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都相当于“无论”“不论”。如:论语 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6、。”(君子对于人,不论人多人少,不论小的大的,都不敢怠慢。)例3(2001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连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后一动作为前一动作的目的。其中“缓攻即墨”的目的在“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的目的在“疗梅”。B项中的两个“于”字,从词性上看均为介词,但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有不同。“降于燕”意思是“向燕投降”,这表示的是动作“降”

7、所涉及的对象。“惑于郑袖”指“被郑袖所迷惑”,“于”字的作用是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施事者。C项中的两个“乃”字从词性上看均为副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先后相继的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乃收城中得千于牛”,是承着前文“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而来,田单于是“收城中得千余牛”。“乃夜弛之沛公军”,是承着上文“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这些事,项伯认为有必要通知张良,于是“夜驰之沛公军”。D项中的两个“因”字,从表达的语法意义上看,也表示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五千人因衔枚击之”,承上文“牛尾炬火光明炫耀,所触尽死伤”而来,是随后进行的动作。“相如因持璧却立”,承上文“

8、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而来,是随后必然作出的反应。例4(2000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每至客命,自放驴,取樵饮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答案为项。项中的“故”,第句中作“所以”讲,又如“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第句中作“特意”讲,如“今公子故过之”。中的“每”作“每次,每逢”讲,又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项中的“因”作“通过、经由”讲。项中的“及”作“到”讲。例5(1999年

9、,全国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答案为D项。A项中的两个“但”字均为副词,意思是“只,只管”,这一项是相同的。B项中的两个“以”字,从用法上说,下文的动作均表示上文动作的目的。“将财物寄置界内”的目的是为了“避盗”,“告先帝之灵”的目的是为了“彰其咎”。从词性上说,两个“以”字均是表目的的连词。C项中的两个“遂”字均为副词,从用法上说都表示事理之相承,表示下文的事情是由上文的事情引起的。由于赵颍送去的新瓜被留下,于是人们“竞贡新果”;“遂谓忠烈未死”中的“谓忠烈未死”也是由于前文“自有是言”后而引起的。这一项中的两个“遂”字也是相同的。D项中的两个“且”字却不相同。“一身获罪,且活千室”的“且”字是副词,表示“将要”的意思:“且在邦域之中矣”的“且”连词,表示“在邦域之中”这层意思是在前文“先王以为东蒙主”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相当于“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