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75150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_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处于克服悲伤的困难阶段。为此, 医护人员 组织了一个多学科护理小组, 利用编辑 生 活大事记 的方法帮助 Groft 克服居丧悲痛。 1997 年, 医护人员开始为他编辑 生活大事 记 , 期望 Croft 能在安全的环境讲出他的感 受, 医护人员尽可能多地收集他的家人与朋 友的照片, 让他认知他们是谁及他们对他是 多么重要。 医护人员完成了由照片组成的生活史的 生活大事记小册子, 其载有简短的说明, 这些说明能使不了解他的医护人员能与他迅 速交谈, 而且也可为新的医护人员或朋友将 来使用。希望 Croft 能通过翻看其父亲的照 片, 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而减轻悲痛。出乎 意料的是, 这本小册子

2、对他并未立刻奏效, 一 提及死亡, 他仍很悲伤。在经过多学科小组 讨论后, 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医护人员决 定改变原先的 生活大事记 的做法。 将Croft 最近的生活记录下来,如:看戏和回家探访 等记录下来,目的是向他表明生活在变。 Croft 的医疗顾问认为, 首先应该了解 Croft 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以前是否对他进 行过有关死亡的教育,而其病例中无这方面 的记录。他的医疗顾问用他的 生活大事 记作为起点, 让他讲出他生活中的重要人 物的名字。 许多在册中出现的人都已故去, 这 样, 在不谈及他父亲的情况下引入死亡的主 题。在工作中, 医护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小 册子中的两张图片, 一

3、张是一位女患在医院 进行心电监护的图片,而另一张是该女患死 后的图片。 因为Croft 仍难于谈论他的父亲, 医护人员不想用实照刺激他, 使他更加悲痛。 几周后, 他可以指出两张图片的不同, 例如: 女患活着时,心电监护仪上有一条绿线,而 死后,心电监护仪上则不显影。 每个部分开始前都回顾此前所讨论的问 题, 随后通过对他的感受的更多细节和如何 将其表达出来加以了解, 将精力集中于他的 情绪上, 逐渐引导他进行有关他父亲的正面 回忆,他最终在没有悲伤的情况下,接受了 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的事实。 几个月后, Croft 的医疗顾问认为是该在 本地的教堂中为 Croft 的父亲举行祷告的时 候了,这

4、会增强他对死亡知识的了解, 也为 他将来参加他父亲逝世 1周年活动作准备。 他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加了教堂活 动, 一位牧师主持了简短的祈祷, 虽然整个 过程不到 5 min,但工作人员则需要大量的 解释工作。 此后,在医院牧师帮助下,医护人员草 拟了指导他处理他的其他亲属去逝事件的方 法, 这些指导方法也考虑到他的宗教和健在 的亲人 ( 母亲、姐妹、继父) 。如有他的家庭 成员去逝,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他,牧师将 在 1 w 内到访, 最好是在 12 d 内, 此后根 据他是否参加葬礼, 有两种方案。1. 参加葬 礼仪式: ( 1) 牧师向Croft 先生解释葬礼上将 出现的情况。( 2) 问

5、 Croft 是否愿意参加葬 礼。( 3) 心理学家和独立的律师参与讨论他 是否有必要参加葬礼。 ( 4) 葬礼后, 如果 Croft 被邀请参加社会集会,应重视他的选择。 ( 5) 葬礼期间, 有2 名医护人员为Croft 提供 帮助。( 6) 安排随访,当墓碑安放好后,去 墓前瞻仰或在花园中回忆。 2. 不参加葬礼仪 式: ( 1) Croft 如果不参加仪式, 护理人员在 最初的丧亲阶段会尽力帮助他。( 2) 牧师到 访并向他解释会发生的事情, 一般牧师到访 在丧亲 1 w 内, 但在 12 d 内较好。( 3) 非 正式葬礼尽可能在临近真正葬礼的日期举 行, 他将选择是否参加, 非正式

6、葬礼形式简 单, 可在适当的时间举行。( 4) 此后, 可安 排随访, 在墓碑安放好后, 可去墓前瞻仰, 也 可在花园作适当的回想。 对于 Croft 的工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医 护人员是否能够改变他的行为, Croft 先生现 在可以去教堂为他的父亲祈祷, 坦白地讲, 这 在对他进行劝导治疗前是不可能的。 ( 解 东 代维松摘 程显山校) 编校 赵中升 162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 日本关于临终关 怀的哲学伦理基础 英/ Davis AJInt 298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年第 22卷第 6 期 Nurs Rev. 2002, 49 ( 4) . 226 虽然日本与美国在文化、历史等

7、诸多方 面存在差异,但这两个国家在临终关怀的护 理中却面临许多相同的问题。 临终关怀 ( hospice) 一词, 起源于古希 腊与古罗马时期,当时是指用做朝圣者或旅 客中途休息的驿站, 现已引申其义,指为帮 助那些暂停于人生路途最后一站的人所用的 一套系统化医护方案。 早在 18 世纪, 法国的 慈善修女会即已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临终关怀 组织,给予那些垂危患者合适而且有尊严的 护理。 19 世纪爱尔兰都柏林临终关怀机构的 成立,标志着现代概念的临终关怀产生。 到 1996年, 美国已有 3 000 个临终关怀 机构服务于 450 000 名患者及其家庭。随着 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

8、临终患 者会依赖于临终关怀机构。 在日本,神道教与佛教占主流地位,强 调受苦与富有同情心是人的本性, 大乘佛教 中也提到了与拯救灵魂有关的利他主义原 则, 主要是关心穷人与患者。现代概念的临 终关怀于 1981 年传到了日本, 在最初的 10 年间, 只有 20家临终关怀机构开始运作, 到 2001 年 4 月, 日本共有 86 个政府授权的临 终关怀机构,共 l 586 张床位以及一些非官 方授权或家庭式的临终关怀组织。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命终点的伦理 问题, 由于日本在护理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 加上患者缺乏理解, 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 已成为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曾有一名 日本医生写

9、过一部关于他本人在面对临终患 者时所经历的书,书中提到在医患之间建立 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他主张所有的临终患者 都应被告知他们的病情以及还剩多少与家人 相处的时间。并且强调临床临终关怀机构的 重要性就是让临终患者不感到孤独,让患者 知晓真相并有尊严地度过余生。 山口是一所临终关怀机构的负责人,他 进行了长达 3 年的研究, 发现在 174 例患者 中, 有 100例 ( 57%) 事先未被告知他们的 诊断结果及预后, 其中, 只有 40 例被告之在 临终护理机构中的最终结局。他总结的主要 问题包括: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以及患者家 属之间对于告诉患者是否会影响患者的情绪 的担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10、, 美国在护理临终患 者方面的道德规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 变, 这些改变包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必须要 有州政府的执照和必须遵守州或联邦的规 定, 且得到生物伦理学委员会的认可, 日益 表现出要符合伦理学与法律原则。 从理论上说, 当医生试图通过治疗手段 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时,患者有权自己选 择是否拒绝治疗, 这种由患者本人做出决定 的方式在西方国家, 尤其在美国比较主张。 美 国把自由主义的精神也纳入了美国的民族精 神, 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了对患者及临终患者 护理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伦理学和法律 基础。 到 20 世纪, 医疗过程中的家长式作风 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差 异, 随

11、着危重医学与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 对 患者的权利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其中一条 就是将患病的真实情况告诉患者, 并让患者 自己做出选择,这也是对患者的尊重。 而在日本,由于受佛教影响较多, 包括 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化起了很大 的影响。日本传统观念认为, 人的生与死并 不能用一条直线来简单划分, 而是表现为生 与死不断循环的轮回过程,这一观念在许多 亚洲国家也同样存在。一般来说, 日本的临 终患者, 并不愿了解他们有关的诊断与预后 情况。由于这些传统观念的作用深远, 因此 临终关怀方面的道德规范也不同于西方国家 的标准。 首先, 日本的医生为避免患者受到伤害, 通常不会告诉临终患者他们的

12、诊断与预后或 结局的严重性, 但其家人会知道这些情况。 制 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希望患者的家人能够为 患者创造一个较好的护理环境,避免其产生 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 下转封四) 299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年第 22 卷第 6 期 外科护理 气管内导管润滑剂的研制进展与临床应用( 综述)王 莉( 255) 144 如何减轻伤口换药时的疼痛姜云霞( 280) 145 护士对 Entonox 止痛剂的管理及应用张水英( 281) 146 肋骨骨折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丛 华等( 282) 147 头部受伤患者的护理评估和管理于瑞英( 283) 妇产科护理 148 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姚 琴 傅

13、 博( 284) 149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防治覃春容( 285) 150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问答傅 博 姚 琴( 286) 儿科护理 151 儿童 ADHD 需要更多的护理荣金明 李瑛瑛( 286) 152 城市儿童等位基因变异与有铅环境辐射的关系蒋晓华( 287) 153 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 FLACC 量表法陈梅芳( 289) 154 一组患莱姆( Lyme) 脑膜炎儿童的病历分析李雪梅( 290) 155 儿科急诊病儿氧疗的早期应用王 兵 何 旭( 291) 156 医务人员关注儿科急诊救护期间家属陪护的问题孙 彦等( 292) 肿瘤护理 美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编译)周

14、颖清( 258) 157 对晚期癌症幼儿的关爱及对症治疗祝济风 王和平( 293) 158 化疗病人评估工具 C-SAS 简介陈书琴 郭红梅( 294) 159 乳腺癌患者化疗对其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余建彩( 295) 160 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体力、 精力和活力对其影响 田 丹等( 296) 器官移植护理 怎样增加器官移植供体( 编译)周颖清( 260) 临终护理 161 帮助认知缺陷的病人对待居丧之痛解 东 代维松( 297) 162 对死亡的看法与认识: 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哲学伦理基础倪长江 李 静( 298) ( 上接第 299 页) 而将真相直接告诉患者可能 会

15、使他背上巨大的思想包袱而造成伤害。 能否不告诉临终患者真实情况? 如果认 为提供真相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可以这么做。 在日本, 将“ 不伤害” 的伦理标准作为医护界 的基本原则, 这意味着在日本社会中, “ 不伤 害” 原则甚至超过向患者提供真相的重要性。 是否提供真相, 在危重患者护理时都有发生 的可能, 这个伦理学问题, 关键是取决于临终 关怀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 患者、 家庭与护士 之间的所扮演的角色与相互间的关系。通常 护士也会发现, 大部分患者虽然没有被告之 不久于人世的结果, 但他们还是知道自己所 剩时间不多。 出于历史与文化原因, 西方的道德观念 并不适合日本。日本关于临终关怀道德规范 出于西田, 其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禅 师, 他是宗教史上第一个将禅宗转换为哲学 理论的人, 同时也是第一次将西方哲学理论 吸收入禅宗哲学理论。 他对知识、 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的没有 差别进行了专门的描述。认为其最高境界虽 然不能融合于认识, 但能被感觉到且从情感 和意志中得到体现。只有当主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