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17319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所理论要点及脉络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2013级建筑学研究生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汇报,指导老师:邓蜀阳 小组成员:罗连杰 吴 穹 张 冠 张 璐,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目录,一、空间与场所 1、空间的概念 2、场所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3、空间与场所的关系 二、场所理论的发展 1、现象学 2、建筑现象学 三、影响场所的因素 1、可达性 2、活力 3、可识别性 四、案例分析三峡广场,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一、空间与场所,1.空间的概念 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J.V.休克斯裘说:“空间就像蜘蛛结网,一切主体本身与对象持有的特性之间,交织成网一样的关系,经过千丝万缕的编织,最后形成主体依赖他

2、而存在的基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芦原义信:“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是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 舒尔兹将空间分为“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前者指的是“心理空间”,后者指的是“场所空间”;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论”)。 空间并非“空” 间,而是指人能活动于(

3、海德格尔称之为“诗意地居住”)其间并由具体的构件围隔而成的内外环境。,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建筑物所包容的“空间”(Space),就是指由所围合或构成的“空心”的体量。通常,我们将建筑空间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包容;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它们可以是桥梁、方尖碑、喷泉、凯旋门、树群,以及建筑物的立面,等等。,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2.场所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 “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 人便会幸福地 用神性度量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

4、神本是人之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大地上.” 诺伯格舒尔茨引用这首诗的栖居精神,表达“栖居”就是“存在”的意义。他认为,人要栖居,就必须能够在环境中辨认方向,并与环境认同.所以,“栖居”并不只是“庇护所”,其真正的意义是指生活发生的空间,是场所。,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2版):“场所”:活动的处所。公共、娱乐。)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 场所是空间这个“形式”背后的“内容”。,汉代壁画中描述的场所,“ 園 ”,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舒尔茨认为,城市形式并不仅是一种简单

5、的构图游戏,形式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涵义,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涵义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了城市空间以丰富的意义,使之成为市民喜爱的“场所”。 简而言之,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环境特征。,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场所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1是空间,2是场所活动。 在现象学中,场所和建筑与人们的存在及其意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人造物或者建筑物界定了一个具有明确特性的空间范围,人与环境发生联系,场地(site)才能转变为有意义的“场所”(place)

6、。,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场所作为存在空间的具体化,有空间和特征两方面; 空间即场所元素的三度布局; 特征即氛围,是该空间的界面特征、意义和认同性。,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场所之所以为场所,是因为人能感受到场所传递的场所感。 场所感是人通过与场所的相互作用,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其它行为活动所得到的一种感知,包括方位感、领域感、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等。,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2.空间与场所的关系 空间与场所是同质的 1.都是由城市实体所界定出来的虚体范围。 场所就是一种空间存在。先有了空间,有了场地,在这基础上才能形成场所。也

7、就是说,空间是形成场所的基础。 2.空间和场所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1980年的洛杉矶潘兴广场,1995年的洛杉矶潘兴广场,一、空间与场所,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空间与场所又有不同 1.空间范围更大,空间包含了场所,或者说场所只是空间的一部分。 空间不一定是场所,但场所一定是空间。 2.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的空间和消极的空间,而场所在概念中就设定了它是积极的,健康的活力的,促进人们交往的,满足人们各种活动需求的地方。 3.场所具有场所精神。,一、空间与场所,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二、场所理论的发展,1、现象学,胡塞尔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现象学,20年代海德格尔运

8、用现象学方法所创立的新本体论,建筑现象学的理论和哲学基础,现象学倒置,回到事物本身,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现象学( Phenomenology) 原词来自希腊文, 意为研究客观事物的外观、 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不依赖于观察者的纯客观是不可能无条件存在的。 胡塞尔创建了现象学,在他的理论中,“现象”(phenomenon),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表之类含义。它是指显现在人类意识中的一切东西。在这里, 意识作为现象, 是纯粹的描述性的而非理论性的, 它可以而且只可以直观地把握.,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亚里士多德:“凡是不先进入感官的

9、就不能进入理智。” 胡塞尔: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不存在空洞的、没有指向的意识。意识总是指向某一对象,因而意识与意识对象无法分开。,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胡塞尔人为要面向事物本身,必须将我们一直用来探讨世界的现有知识悬置起来,已达到意识自身的固有存在,这是著名的“现象学的悬置”。 还原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绝对没有前提的知识 。这里掺进的是“人”的价值,把世界还原到“人的世界”。,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在胡塞尔的基础上, 海德格尔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 他认为现象学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意味着依照本源,回归到日常生活世界中

10、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 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 克服科学研究的抽象性。 现象学对于建筑的启发意义在于它立足于实实在在、 丰富多彩的世界, 热情赞颂并深入考察了人们最基本、 最本质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人的行为和体验。,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2,建筑现象学,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场所、场所精神和存在空间成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范畴。,场所精神,存在空间,场所,建筑,诺伯格舒尔茨,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建筑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揭示建筑环境的本质和意义,而这种本质和意义又似乎被归结到场所这个重要概念之中。,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诺伯格舒

11、尔茨认为,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 是生活发生的地方, 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 形态、 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 建筑师的任务正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只有当人造物或者建筑物界定了一个具有明确特性的空间范围, 人与环境发生联系, 场地才能转变为有意义的场所。,场所,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就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紫禁城太和殿前开阔的广场,没有一点与自然相亲的感觉。江南园林的粉墙灰瓦围合的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特性的空间 。庭院带给人们不同的观感是因为它一旦与特定的人的活动发生联系,,便具有一定的特性,形成了场所。,

12、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 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方向感,指人辨别方向,明确自己同场所关系的能力。这意味着任何含义都可以体验成广泛时空秩序的组成部分,使人产生安全感。 凯文-林奇说:一个好的环境意象能给他的拥有者在心理上以安全感。庭院场所正因为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认同感意味着与特殊环境为友。它与文化有关,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的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他更多地与 人为的环境认同。庭院环境不仅有能够形 成方向的空

13、间结构,,更能让我们由衷地认同。,二、场所理论的发展,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二、场所理论的发展,现象学的观点充分体现在建筑界诗哲,路易斯-康的身上。,他说:学校之初,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道自己是教师。他与一些人讨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就是学生 , 一些空间建立起来,这就是最早的学校。在康的眼中,学校,存在的意愿早在坐在树下这一环境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建筑在以实体形态存在之前已具备某种质,决定营构建筑的方法。,三、影响场所的因素,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1.可达性( Permeability) 只有使用者能够到达的场所才能提供给他们选择,因此可达性即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到达或

14、穿越一个空间的路线成为使场所具有生命力的中心问题。 任何场所的可达性依赖于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可选择的路线,但是这些可选择的路线必须是可以被看见的,否则就只有已经了解这个地区的人们才能利用这些路线。因此可见的可达性是非常重要的。,三、影响场所的因素,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三、影响场所的因素,公共空间常因使用者不同被分隔成不同种类:例如机动车和步行者被限制在隔离开的交通路线,这样可达性就被降低了。在一些例子中,设计了一些不需过早建立的分隔。如果一开始赋予用地较高的可达性,那么此后由更深入的设计或管理可以实现适当的分隔。这给予将来的使用者支配场所的权利,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了他们还可以解除分

15、隔。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 街区划分尺度 道路等级和尽端路的使用 步行/机动车隔离 公共/私人空间,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三、影响场所的因素,2.活力(Robustness) 伊恩本特利(Ian Bentley)在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中,“活力”一词被表述为“影响着一个既定场所,容纳不同功能的多样化程度之特性”,“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比起那些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可以提供给使用者更多的选择。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场所具有一种我们称作活力的特性”。,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三、影响场所的因素,2.1 多用途 不同的用途导致多样的实体形式(室内或室外),并且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方式赋予

16、场所多种涵义。 2.2 经济 如果场地使用的费用便宜,就容易实现多种用途,反之如果费用昂贵,则用途较单一。 2.3 场地边界 空间的边界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活动都在那里发生;对大多数人、大多数场所来说,空间的边界才是场所。 有活力的元素通常在周边建筑的地面层。 (沿边界布置活动 向邻近的室外开放空间延伸 看与被看 创造适当的调节小气候的设施 and so on),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三、影响场所的因素,2.4 机动车与步行活动 只有当机动车交通量小于250辆每小时、且多数车辆的终点在区域内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共享街道”。 美C亚历山大等 建筑模式语言 在一个社区内,交通越繁忙,把它看作安身立业之地的人就越少。居民不仅把交通繁忙的街道视为缺少个性,而且也感到沿街两侧的房屋同样缺少个性。,场所理论的思想要点及脉络,三、影响场所的因素,小交通量邻里 每天2000辆/次 每高峰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