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69820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1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东方之门勘察报告(优秀勘察一等奖)(2004)(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东东 方方 之之 门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册) 工 程 编 号 : 2004-G-507 工 程 编 号 : 2004-G-507 勘 察 阶 段 : 详 细 勘 察 勘 察 阶 段 : 详 细 勘 察 上 海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上 海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二四年七月十日 目目 录录 (上册)(上册) 1、前言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勘察目的及工作方法 1.3 勘察完成工作量 1.4 采用的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2.1 地形地貌 2.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2.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4 不良地质现象 2.5 场地地震效应 2.6 水文地质条件 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3.2 桩基分析与评价 3.2.1 桩型选择 3.2.2 桩基持力层选择 3.2.3 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 3.2.4 桩基沉降量估算 3.2.5 沉(成)桩可行性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4、4、基坑围护方案及设计参数 4.1 基坑围护方案 4.2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4.3 基坑开挖、围护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5、结论与建议 5、结论与建议 6、附图表6、附图表: 工程编号:20

3、04G507工程编号:2004G507 序号图名 图号张数 1 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桩基持力层层顶标高等值线图 1- 11- 44 2 图例 21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13- 2929 4 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 4- 14- 55 5 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 5- 15- 4141 6 钻孔柱状图 6- 16- 2136 (下册)(下册) 7 土工试验成果表 7- 17- 2828 8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8- 18- 1515 9 土层压缩曲线图表 9- 19- 44 10 高压固结试验 elogP 曲线 10- 110- 66 11 固结回弹试验 ep 曲线 11- 111- 22

4、12 回弹模量汇总表 121 13 直剪慢剪成果汇总表 131 14 三轴(CU)试验强度包络线图 14- 114- 66 15 混凝土腐蚀性水质分析、土对混凝土腐蚀性分析 15- 115- 22 16 旁压试验成果图表 16- 116- 1616 17 注水试验成果图表 17- 117- 88 7、附件: 7、附件: 附件一:东方之门波速测试报告 附件二:东方之门地脉动测试报告 附件三:东方之门地基土动力性质试验报告 附件四:7 号及 16 号孔土层照片 “东方之门”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我院受苏州乾宁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

5、东方之门”工程进行岩 土工程勘察工作。按业主要求本工程分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其中初勘已于 2004 年 4 月 18 日完成(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 G- 507) ,本报告为详勘阶段成果报告。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岸,东临星港街,南侧为相门塘河 道,西侧为世纪广场、园区管委会大楼(国际大厦)及金融大厦,拟建苏州轨道交通一 号线地铁将从场地中部穿过,地铁星港街站设置于本工程两幢塔楼之间。 拟建建筑物性质:拟建建筑物性质: 拟建工程是集办公、商住、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主要由塔楼、裙 房、纯地下室三部分组成,其性质如下: 建筑主体为总高度 278

6、m 的双塔楼,采用混凝土(砼)核心筒+伸臂桁架+周边框架 柱混合结构,其中北塔楼 66 层,为酒店+办公楼;南塔楼 71 层为服务式公寓,两幢塔 楼上部刚性连接。裙房 6 层,采用框架结构,为商场、酒店大堂等附属设施,分别位于 两座塔楼西侧及南北侧。塔楼东侧为纯地下室区域(详见图 1.1) 。 整个场地下设 5 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初定 2022m。主楼、裙房、纯地下室区域 均采用桩基+筏板基础,整个地下室拟采用统底板,其中主楼和裙房间设置后浇带,地 下室 12 层与双塔中间的地铁车站相连。 拟建建筑物荷重暂按每层 15kN/m2考虑。由于本工程南北塔楼荷载有一定差异,且 上部刚性连接,同时双

7、塔中间设有地铁车站,故对沉降量及沉降差控制严格。 勘察等级:勘察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 3.1 节,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 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 甲级。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 1.1:拟建建筑物效果图 图 1.1:拟建建筑物效果图 1.2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勘察目的及工作方法 1.2.1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 (3)国家标

8、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 (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 ; (6)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99) ; (7)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CECS04:88) ; (8)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3年6月起试行) (9)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平面图、设计提供的勘察要求等。 第 1 页 共 17 页 “东方之门”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2 勘察目的 本次详勘目的是在初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拟建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及土层物理力 学

9、性质,为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各类地质参数。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 (3)查明地下水类型、水质、埋藏条件、土层的渗透性。 (4)提供土层剪切波速以及抗震时程分析所需的各土层动力参数,判定场地土类 型和场地类别,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5)评价塔楼、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设 计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量,并进行沉(成)桩可行性分析。在进行经济技 术比选的基础上,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 (6)提供基坑开挖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对围护、降水措施提出建议。 1

10、.2.3 勘察手段、工作量布置和工作方法 1.2.3.1 勘察手段 针对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试 验、地脉动测试、现场注水试验、旁压试验、 (微)承压含水层水位观测以及室内土、 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1.2.3.2 勘察工作量布置 (1)勘探孔平面布置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 4.1.15 条:本工程两幢 超高层塔楼、 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均采用桩基方案, 故详勘勘探孔间距控制在 30m 之内, 勘探孔按方格网布置,2 幢塔楼各布置 9 个勘探孔,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在利用塔楼勘 探孔的基础上另布置勘探孔 38 个。

11、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 4.8.3 条,基坑勘探孔平面范围宜超出基坑 开挖边界外 23 倍的开挖深度,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及搜集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宜适 当布置勘探孔。经调查本场地北侧、西侧现为景观绿地,南侧为宽度 1830m 的相门塘 河道,东侧邻近宽度约 45m 的已建星港街道路。由于基坑开挖边界外 23 倍开挖深度 范围已超出场地红线,勘察实施受到一定限制,经业主与多方协商,仅同意在场地北侧 及西侧绿地实施部分勘探孔, 故沿基坑边界 40m 处布置 6 个勘探孔, 另在场地南侧相门 塘布置 3 条明浜断面。 (2)勘探孔深度布置 根据初勘报告,塔楼区为最大程度满足桩基方案比选(有可

12、能以(13)1层作桩基 持力层, 即桩端可能的最大入土深度约 95m) , 故本次详勘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定为 100m; 同时根据初勘成果,本场地埋深约 118m 至 150m 范围内的(13)2(13)4层均为密 实的砂土层,且土层分布较稳定,故详勘时除塔楼中心控制孔深度定为 150m 外,其它 塔楼角点控制性孔深度为 120130m。 裙房区同样为最大程度满足桩基方案比选(可能以第2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桩端 可能的最大入土深度 67m),故一般性勘探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为 73m( 钻穿第 2层),控制性孔深度为 80m。 纯地下室区域地下水浮力远大于上覆荷重,应设置抗拔桩,按工程经验,此类

13、抗拔 桩的桩型和桩端入土深度一般与裙楼相同, 故本次纯地下室区域勘探孔深度与裙房一般 性勘探孔深度相同,场区东侧部分勘探孔(9#、13#、18#孔)根据设计要求加深至 80m。 本次场地外围(西侧、北侧)基坑勘探孔,按 2 倍左右基坑开挖深度确定,深度为 4050m 。 (3)特殊性试验 波速试验: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01)第 4.1.3 条, 本工程共布置 4 个波速试验孔, 其中 2 个 20m 波速试验孔已在初勘过程中完成, 本次详 勘在南北塔楼中心各布置 1 个 106m 及 120 m 波速试验孔,确定各土层剪切波速及场地 卓越周期,以满足抗震时程分析需

14、要。 地脉动试验:为了测定场地地表土层的振动特性以及场地的振动环境,在塔楼中 心位置各布置1个地脉动测试点。 旁压试验:考虑基坑围护设计需要,本次在场地基坑边缘布置2个旁压试验孔,试 验深度50m,提供地基土水平基床系数等参数。 注水试验:在初勘完成 1 个现场注水试验孔基础上,详勘布置 2 个注水试验孔。 承压水观测: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022m,故布置2个承压水观测孔,分别对第 层微承压水及第2层承压水水头埋深进行观测。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1- 1)。 第 2 页 共 17 页 “东方之门”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3.3 勘察工作方法 (1)钻探

15、 根据勘探孔孔深要求,本次采用 1 台 XU-300 型岩芯钻机、2 台 SYZ-1A150 型岩芯 钻机以及 2 台 SH30-2 型钻机。 钻进时采用泥浆护壁。XU-300 型及 SYZ-1A150 型钻机钻进时全断面取芯,并拍摄 土芯照片。 根据不同土性及状态分别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薄壁取土器、环刀取土器等, 原状土样采用连续快速静压和重锤少击方式采取。采取原状土试样等级为级。 (2)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 63.5kg,落距 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先预打 15cm, 再记录 30cm 中每打入 10cm 的锤击数。 (3)静力触探试验 采用 15cm2双桥探头

16、,进场前探头已进行标定,试验时贯入速率 1.2m/min,并采 用下护管分段贯入以防孔斜。数据自动记录采集间隔 10cm,记录仪型号为:JCX-3。 (4)波速测试 采用单孔检层法,试验设备包括振源、井下检波器、触发器、记录仪。采用地面激 振,用 100kg 铁锤敲击在上部压有 2000kg 重物的木板,木板上安装 SJ- 5 触发器,井下 检波器采用三分量检波器接受地震波,记录仪器采用 SWS 型检测仪。20m 孔采样点数 为 2k 点,106m、120m 孔采样点数 8k 点,采样间隔为 0.1ms。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 1m, 自下而上测试,且按规范要求进行部分复测,以确定不同深度土层的剪切波速。 (5)地脉动测试 地脉动测试系统包括拾振器和记录仪等, 测试前先挖坑把拾振器放置在坑底平整稳 定的天然土层上(拾振器东西、南北、垂直各 1 台) ,测试采样间隔 20ms,采样长度为 3200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