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6815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2、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典诗歌具有的精炼含蓄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古典诗歌的语言既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又含有一种朦胧的情感美感。美则美矣,却给我们理解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读懂诗歌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三、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2、(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找学生朗读)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

3、表现了他这种心情。四、分析诗题,宏观把握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题目包含了哪些信息呢?请结合注释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分别是诗中的哪些诗句?前四句写旅途之夜的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五、再读诗歌,重新感知六、找出意象,品味意境诗歌前四句写旅途之夜的所见之景,分析这四句,找出其中所描写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思考: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4、,具有怎样的特点?草:细孤弱 风:微轻风 孤弱的小草在宽阔的江岸边飘摇不定岸:江岸宽阔 樯:危高,孤立突兀 夜:夜晚凄冷 孤立突兀的危樯在凄冷的夜晚与孤舟相依舟:独孤舟星:垂低垂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平野:阔辽阔无边 月光明朗,江水汹涌澎湃月:明朗的月光江流:汹涌澎湃总结:首联诗人以岸边的细草和江中的孤舟自比,突出自己的渺小和寂寞。颔联诗人借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

5、流露。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七、再读诗歌,揣摩情感诗歌的后四句是“书怀”,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提问】颈联议论的是出名和当官的问题,请读注释说说诗人对这两个问题持什么态度? 【明确】声名远扬,怎么能够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点拨】但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

6、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这两句诗是诗人用反语自嘲,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提问】尾联还是“书怀”部分,但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试分析诗人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明确】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八、重读诗歌,做出总结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解读诗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揣摩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知人论世,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