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68098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人员有关鼻窦炎诊疗指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其他常见病如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哮喘、鼻息肉、对阿司匹林高敏反应性、肺囊性纤维化增生性病变、纤毛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口腔疾病等相关联。根据鼻窦炎的分型、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鼻窦炎可以就诊于除耳鼻咽喉科以外的其他专科,如过敏专科、呼吸科及儿科,因此对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建立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尤为重要。分型1.急性鼻窦炎突发性出现鼻窦炎症状且病程少于12周。急性鼻窦炎在一年内可发生数次,但是在两次发作间期必须无症状。急性鼻窦炎主要是由感冒/急性病毒性

2、感染所致,但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病程一般少于10d,如果5d后症状加重,或症状持续超过10d,可诊断为继发病毒性急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主要是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如脓性鼻涕(双侧多见),发热(38以上),血液检查时出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有报道5%13%患有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儿童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4,而在成人中其发病率则更低。2. 慢性鼻窦炎指症状持续超过12周的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慢性鼻窦炎伴发息肉和无伴发鼻息肉两个亚组。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常见致病原(病毒、细菌

3、、真菌等),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基因(或遗传)、纤毛功能异常、细菌生物膜、骨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哮喘、对阿司匹林高敏感、内分泌功能失调、过敏、解剖、环境和医源性(如既往不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等。鼻息肉和鼻窦炎一样,同属于鼻和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有些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和分析鼻息肉及鼻窦炎黏膜中T细胞的功能,或炎症性标记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性介质等)的改变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疾病的特征上还很难将鼻息肉从鼻窦炎中区分出来。所以目前的共识是将鼻息肉看作慢性鼻窦炎的一个亚型。但是,为什么鼻息肉只在一部分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发生且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复发率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与鼻

4、窦炎一样,鼻息肉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根据(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区分。根据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鼻息肉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0,没有鼻息肉或息肉样变;1,鼻息肉仅出现在中鼻道内;2,鼻息肉已经延伸到中鼻道以外,但仅局限于下鼻甲上方的鼻腔内;3,鼻息肉已经延伸到鼻道底部。3鼻窦炎诊断和治疗要点3.1急性鼻窦炎3.1.1诊断急性鼻窦炎可通过病史分析,尤其是主要症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分析来进行诊断。急性鼻窦炎通常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感染)之后,其鉴别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别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或牙源性疾病以

5、及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此外,对急性鼻窦炎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眶周水肿/脓肿和视觉障碍等应予以重视。急性鼻窦炎的症状:指由鼻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的至少以下两个临床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前或后鼻孔),前额和(或)面部疼痛或胀痛,以及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其中鼻塞或流鼻涕是必不可少的症状之一。急性鼻窦炎的体征:包括鼻腔检查:是否出现鼻黏膜充血、水肿和脓性分泌物等;口腔检查:是否出现后鼻孔脓涕;注意排除牙源性感染。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并发症及体征:包括眶周水肿/充血,眼球移位,复视或视力下降,眼肌麻痹,剧烈的单侧或双侧额部疼痛,额部肿胀,脑膜炎体征或者神经定位体征等。急性鼻窦炎的影像学检查:一般不提

6、倡进行X线片检查。CT断层扫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除非是病情严重、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或出现可疑的相关并发症和体征等。3.1.2治疗经临床(双盲、随机试验)验证过的急性鼻窦炎治疗方法见表2,现重点介绍如下3种: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和鼻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对细菌性急性鼻窦炎有效。抗生素对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效果毋庸置疑,但主要的争议在于轻、中度急性鼻窦炎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上述患者可能并无细菌感染征兆,所以无需使用抗生素。许多研究业已证实,大多数急性鼻窦炎患者,尤其在病早期 (57d)是以病毒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细菌性鼻窦炎在急性鼻窦炎中所占比例很低3,5。目前,全球面

7、临着抗生素滥用的严重问题,而急性鼻窦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是滥用抗生素的一个主要原因。最近完成的一项亚洲多国医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家庭医生(87%)、儿科(70%)和耳鼻咽喉专科医生(83.9%)对轻度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仍给予抗生素治疗6,表明开展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教育非常必要。鼻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鼻窦炎尤其是继发性、病毒性急性鼻窦炎有效。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黏膜炎症为主,如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和高敏反应等,在这种情况下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更为突出。美国曾报道了一个大样本(共纳入981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将单一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康酸莫米松,200g

8、,2次/d)与抗生素(阿莫西林,0.5g,3次/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单一和总症状评分降低,复发率降低,副作用更少7。鼻腔盐水冲洗适用于各类型鼻窦炎。盐水有高渗、低渗和等渗3种,它们在疗效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仍无法肯定,尚需大样本、双盲、随机、严格质控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减充血剂合剂,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某些草药(如天竺葵和桃金娘提取物),阿司匹林,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等已被证实对急性鼻窦炎有效,它们的效果可能与抗炎、缓解局部和全身症状有关。有研究证明,益生菌对预防和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的发生有一定作用3

9、。还有一些临床研究推荐了一些治疗方法(表2),但其真实疗效和机制还有待证实33.2慢性鼻窦炎3.2.1诊断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需要参照前述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方法,分析病史和症状,在非耳鼻咽喉专科诊所的诊断是其中的重要依据。应注意询问和检查其他相关疾病,如变应性鼻炎,以及其他常见相关病因(如家族史,症状发生与接触变应原的关系等)。比如,对于儿童患者,应注意区分由于腺样体肥大或炎症所引发的类似症状,此外,咳嗽(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也是鼻窦炎的常见症状之一。鼻内窥镜检查可以提供完整的鼻腔和鼻窦窦口黏膜和解剖学状况,这是鼻窦炎诊断的重要依据。在辅助检查方面,一般不推荐使用影像学检查,如X

10、线平片(因其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和CT断层扫描。而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标准,因为在正常人群中,鼻窦影像学异常也很普遍3。所以影像学检查应与病史、症状以及鼻内窥镜检查相结合才能用于诊断。此外,在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放射性射线。所以,鼻窦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鼻窦手术前定位和排除是否有鼻窦炎并发症或肿瘤等情况。其他检查还有鼻黏膜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嗅觉功能、纤毛结构和功能、鼻腔通气度、过敏及免疫学等特殊检查,具体方法请参照EPOS 2012版原文,以及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临床纲要和指导文献8。3.2.2治疗一般情况下,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针对病因,且以

11、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但是,对于已出现并发症,或鼻息肉较大并影响呼吸的情况下,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应根据鼻内窥镜检查结果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表3和表4列出了EPOS 2012版中提及的临床应用的相关药物或非手术治疗方法3。由表可见,能达到资料级别“a或b”,以及推荐力度为“A”的治疗方法很少。所以,加强临床药物试验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很有必要。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腔/鼻窦冲洗的疗效较为肯定。但对于大环类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争议,在目前的EPOS 2012版中有如下一些更改。(1)鼻用糖皮质激素。随着局部(鼻用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如鼻炎和鼻息肉)和下呼吸道炎症性

12、疾病(如哮喘)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改善。很明显,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和预防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局部的浸润、增生和活化等。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人体细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相结合来实现的。GR在人体许多组织和细胞内存在,而且主要是以GR和GR这两种受体亚型多见。当糖皮质激素与GR受体结合后,可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提高抗炎症性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和生成等。但GR受体则因为不能与糖皮质激素结合而无法介导此类生物学效应。所以,许多学者推测,在临床上出现的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即糖皮质激素耐受型)患者与体内GR受体亚型表达

13、增加,而GR受体亚型表达减少有关。临床上一些有关鼻息肉的研究结果3也证实了该论点。临床上大量双盲和大样本研究资料(资料级别a和b)显示,鼻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伴有或不伴鼻息肉)的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治疗和预防鼻窦炎和鼻息肉复发等(推荐力度A)3。临床上使用的鼻用激素主要是指鼻腔喷雾型激素,但在一些欧洲国家,鼻用激素可以是滴注型。一些研究发现,鼻用激素滴注更适合进行鼻窦炎伴发鼻息肉的治疗,因为它可以增加药物在鼻腔内的浓度和分布3。(2)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根据一些双盲和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资料级别b),EPOS 2007版推荐(推荐力度A)低剂量、长期(12周)应用大环类抗生素

14、(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进行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治疗,症状改善可达60%80%2。EP3OS 2007版特别注明,这种治疗仅对部分患者适用,如对其他常规治疗(鼻用激素和短程抗生素等)无效的患者。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包括鼻息肉)的药理机制目前还不很明确。根据一些实验室研究结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增强鼻黏膜纤毛的传送功能,抑制杯状细胞分泌,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等,可能具有降低鼻窦黏膜组织免疫反应力(局部免疫调节作用)及降低局部滋生细菌的毒力(virulence)等作用2。但根据临床观察资料,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IgE介导,或以嗜酸细胞增多为主的黏膜炎症反应的疗效并不明显3。最近一项欧洲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药物试验显示,用阿奇素(azithromycin)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伴发或伴鼻息肉),用药方案为第1周(3d,500mg/d),随后11周(500mg/周),其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9。所以,EPOS2012版将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推荐力度进行了如下调整:对不伴发鼻息肉者(资料级别b)和伴发鼻息肉者(资料级别)推荐力度均调整C3。EPOS 2012版还强调,未来根据大量临床双盲和随机试验结果重新评价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