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6728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白洋潮》教案2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白洋潮教案【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白洋潮景色的壮丽之美。3、 欣赏课文,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妙。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说明: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课文对于白洋潮来潮时不同角度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多角度的写景手法,更是令人赞叹。通过对于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

2、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2、难点:品析课文,学习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说明: 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放在以引导学生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入手,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多角度进行描写的手法上,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以古鉴今,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教学过程】教学

3、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布置预习1布置学生先自行利用课后注释与工具书,标识字音、字义、特殊句式。将文章读通顺,初步感受文章内容。2让学生分成探究小组查找有关白洋潮和钱塘潮的资料。1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预习活动。对一些不能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圈划,待交流。2查找相关资料。抓住重点、要点,用100左右介绍。1让学生对课文字、词、句进行预习,初读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于白洋潮和钱塘潮的资料自行查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白洋潮水的景致!2 我们欣赏了美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3 是啊,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

4、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张岱的笔端,去感受那气势宏伟的白洋潮。(板书课题及作者)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简要地谈谈自己对于白洋潮的认识。2 欣赏短片后,学生之间交流白洋潮给人的直观感受。 通过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对白洋潮有了直观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投入积极的学习中。初读课文积累词句理清思路1疏通课文(1)正音:戊(w) 遄(chun)踵(zhng) 擘(b)蹴(c)镞(z) 飓(j)辟(b)礴(b)龛(kn)赭(zh)漱(sh)

5、湫(qi)(2)重点字词: 故事:旧例。 喧传:哄传。吊:哀悼。海塘:海堤。遄:急速。 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辟易:惊惧后退。礴:拍击。 旋:很快。 2教师范读课文。1 学生交流,通过ppt纠错。教师对重点、疑难字、词、句进行点拨、总结。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齐读、散读、默读等)熟悉课文。1让学生利用课后注释与工具书先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杂句,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生生互助。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散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的采用,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色。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文章品味妙处1、如此雄伟壮丽

6、的奇景,文学家张岱却仅用了一百三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壮丽,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观察一个景物可以选择多个观察角度,描述景物也同样如此。那作者选择了白洋潮的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角度不同那景物又产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表格见教材P10)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3你觉得为什么作者仅用这一百三十余字就能如此传神地为我们展现白洋潮壮丽的景致呢?1学生散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并结合表格从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学生进行交流,讨论)2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也

7、可以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例如:课文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百首镞镞,无敢后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白洋潮来潮之时连绵起伏,气势汹涌,气吞山河的情景3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从多角度来表现白洋潮的特点。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中的读相比现代文尤为重要。散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思维沉浸文本,感知课文内容。2文言文教学很忌讳呆板机械地翻译课文,应该借精心的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浓厚学生兴致,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深刻难忘

8、。估计此过程中学生会有能意会而不能言说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也可老师予以讲解提示,帮助他们一起学好课文。3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熟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三小节。2 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1 熟读全文,背诵第三小节。2 整理字、词、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思路点拨】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

9、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还应该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分析课文也可以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文意,以及对文章思路的梳理上。教师及时对重点字、词、句进行点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中景物描写方法的把握上,重中之重在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比喻,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妙处。【练习举隅】1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三峡等古代写景游记,感受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2 白洋潮是气势雄伟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请大家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写景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展示你身边的美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