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单元 溶液 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58368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单元 溶液 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单元 溶液 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单元 溶液 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单元 溶液 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抓住要素 解读概念 有些同学对溶解度相关知识掌握不熟练,解题时常会误入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现举几例剖析解题思路,帮助同学们走出误区。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溶解度概念例1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 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

2、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错因分析 错选的原因是将溶解度概念中的“100 g溶剂”错误地理解为“100 g饱和溶液”。正确解法 此题着重考查同学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对于溶解度的概念,要重点掌握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 g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g)。“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是指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形成136 g饱和溶液,而不是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36 g氯化钠。答案选B。易错点2 不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例2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

3、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错因分析 错选A的原因是比较溶液的浓度时,忽略了温度和溶质种类;错选C是因为忽略了极个别固体溶解度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正确解法 A选项有两点错误:一是没有指明温度和溶质;二是无法比较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B选项中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选项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固体,仍是饱和溶液。答案选D。易错点3 忽略了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例3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0 时

4、,向100 g水中加入25 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125 g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C2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错因分析 错选A的原因是忽略了30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选C的原因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考虑到A和B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正确解法 30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也就是说该温度下100 g水最多溶解20 gA物质,所形成的溶液是120g;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只有在A和B饱和溶液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含溶质的质量才相等。答案选D。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