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5819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9_3 化学能的利用教案2 (新版)粤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93化学能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有参与化学科技

2、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教具准备温度计、玻璃棒、烧杯、50ml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6 mol.L-1HCl , 2 mol.L-1HCl , 2 mol.L-1NaOH, Ba(OH)2.8H2O , NH4Cl . CuSO4.5H2O晶体,铝条。大烧杯(500ml)3只、硬纸板(有孔)3块、小烧杯(100150ml)3只、带圈玻璃搅拌器3支、温度计(100,1/1

3、0)3支、碎纸条3只、量筒(50ml)6只、保温杯3只、盐酸(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1.1mol/L)。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如图)。由此可见,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推进

4、新课师:请同学们回答实验P29页实验2-1实验目的?生:实验目的1.了解铝与盐酸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师:本实验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生: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了H+与铝片接触,是反应不能进行。合作探究师:用投影展示内容,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案)河南南乐一中 张利敏 一、教学设计思路(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2)分组动

5、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

6、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四、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五、教学方法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六、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完成上节课留的预习作业到讲台上讲解搜集到的资料锻

7、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到网上获取知识,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引入】由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严重污染环境引出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启发学生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分析如何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板书】二、原电池 1、概念【实验探究】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1、锌片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铜片

8、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3、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进行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提问】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判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为总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铺垫、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2、原电池原理锌片:Zn - 2e- = Zn2+ (氧化反应)铜片:2H + 2e- = H2 (还原反应)总反应:Zn2H+ = Zn2+ + H2。【练习】填写Powerpoint上以表格回答表

9、格上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做三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也可多做几组实验进行对比)讨论、引出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提供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启发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对比找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练习巩固】下列A、D装置中是硫酸溶液,B、C装置中是硝酸银溶液,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及电子流动方向。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课下作业】完成课本上的水果电池,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预习下节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