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与孝经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2154428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与孝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礼记与孝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礼记与孝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礼记与孝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礼记与孝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记与孝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与孝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禮 記,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

2、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禮 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昔者: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构成“者”字结构,表示一定的范围。 蜡(zh):祭名,古代國君年終舉行的祭 祀。與(y):动词,參加。 賔事:指助祭贊禮之事。賔,通“儐

3、”。觀(gun):宗廟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 喟然:喟,叹息。喟然,叹息的样子。 蓋:大概。,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言偃:孔子的學生,字子游。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英:傑出人物,这里指禹汤文武。 丘未之逮:代词宾语“之”在否定句中前置。 志:後來寫作“誌”,記載,記述。焉,语气词。 與:通“舉”,推舉。脩睦:培養和睦感情。 親其親,子其子:亲子,意动用法,以为亲属,以为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4、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矜(gun):通“鳏”,老而無妻的人。孤,幼而无父;獨:老而無子的人。 分(fn):職分,職位。歸:出嫁,引申指嫁的地方,卽夫家。 貨:財物。 謀閉而不興:謀,阴谋;閉,杜绝;興,兴起。 亂:作亂,造反。賊:害人。 外户:户,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外关门。閉:用門閂插門。大同:取“高度和諧”之義。同,和諧。,“今大道旣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

5、以賢勇知,以功爲己。 隱:消逝。家:一家一姓。 大人:統治者。世及:世襲。父子相傳叫“世”,兄弟相傳叫“及”。礼:礼仪。大人世及:介词宾语前置。 溝池:指護城河。固:屏障。 禮義:禮樂道義。包括統治者推行、提倡的政教及道德規範。紀:綱紀,準則。 篤:純厚。这里正篤睦 和是使動用法。贤 功,意动用法。 田里:田地住宅。這指田里的分配制度。,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用:介词,因,由。兵:战乱。 選:選拔。這作被動詞用,意爲被選拔。 著

6、:顯揚,表彰。義:合宜的道德、行爲或道理。考:成,促成。 信,诚信。著:彰明,揭露。有過:存在的過錯。 刑:後來寫作“型”,鑄造器物的模子,引申而有法式、典範義,这里是使动用法。常:指常規。 由:遵循。埶:後來寫作“勢”,這指職位。殃:禍害。 小康:取“比較安樂”之義。康,安樂。,翻 译,从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宗庙之外的观上,喟然而感叹。孔子之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吧。 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人物,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的记载。”,“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

7、培养和睦关系。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人各尽其职务,女人各有其家庭。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浪费掉(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只要从外面把门关上而不必锁门。这就是大同世界。”,“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8、对待财物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把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把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设立制度,来建立田地住宅的分配体制,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为己出力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按照礼义,他们被从中选拔出来(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的正确行为,以礼义促成他们的诚信,揭露他们的过错,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

9、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康社会。”,孝 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 經 開 宗 明 義 章,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開宗:謂揭開全書的根本

10、。明義:謂闡明關於孝的義理。本章爲孝經全書之首章。 居:谓闲居,此谓闲坐也。 曾子:名參,孔子學生。侍,谓侍坐。 順:通“訓”,教導。用,介词,以。 敏:聰明。,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所由生:“所”字结构,由“所+介词+动词”构成。 身体发肤:正义曰:身谓躬也,体谓四支也,发谓毛发,肤谓皮肤。 立身:指處世、爲人。行道:行孝道也。 显:显耀。親:指雙親,父母。 見詩經大雅文王。無:助詞,無義。聿:助詞,無義。脩,称述

11、修行。,翻 译,翻译: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圣帝明王有最完美的道德和重要的途径,以其教导天下。人民以此而和睦相处,无论是尊卑上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甚麽吗?”曾参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不惟如此)还须为人处世,遵循孝道,显扬名声於後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旨。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後效力於国君,最终忠孝皆备,扬名荣亲。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要思念你的先祖,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