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53346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件 湘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面挫折,生活中的苦难、厄运都会使我们产生挫折感。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去战胜挫折,开拓进取。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往往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掘潜能,积极解决问题,最终走出挫折。,保持乐观心态,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一个人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就是挫折,而由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挫折感。面对挫折,人们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持这种态度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另外一种是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持这种态度的人,面对挫折能冷静对待,无所畏

2、惧,积极地接受挫折和困难的挑战,把挫折当作磨砺自己意志的机会,积极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千方百计战胜困难,使自己获得成功。,面对挫折,刚毅顽强。面对挫折,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顽强地与厄运抗争。当人遇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面对挫折,智慧豁达。面对挫折,不仅需要坚强,更需要明智和豁达,需要我们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从挫折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成功的曙光,把挫折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看35页蔡成的事迹 你身边也会有像蔡成这样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勇敢无畏。遇到

3、挫折无所畏惧,能勇敢面对,能克服自身的懒惰、惧怕、软弱等内在弱点,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有了这种奋不顾身、不怕困难的勇气,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经受挫折的考验,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的开篇写道:“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挫折,就好比是在攀登人生山峰时遇到的狂风骤雨,你若迎向风雨,还有到达山顶的希望;若是向山下走,那么你面临的恐怕就是被山洪吞噬的危险。面对挫折,我们应敢于接受挑战。,要经受挫折

4、的考验,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遇挫折的认识不同。如果人们总认为遇到挫折是不幸的、不公的,就会产生愤怒、焦虑、躲避、攻击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能正确认识挫折,就不会产生消极的反应因此,学会调整对挫折的态度,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下想法发表你的观点。 1.我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2.我是完美无缺的。 3.人人都得拥护我、支持我。 4.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5.我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自我疏导和自我开脱有何区别?,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我们应直面挫折,迎难而上。鼓起战胜挫折的决心和勇

5、气,充分调动自我潜能,努力激发个人智慧,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办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战胜各种困难,走出挫折。,看38页吴林香的事例,她的事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我们可以适当转换追求目标。如果因为不具备某种才能或生理上有缺陷,在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我们不必一味强求,可以适当调整追求目标,寻求更合理的努力方向。,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我们还需要培养高尚的志趣,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高尚的志趣会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并能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在青少年时代就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面对挫折毫不畏惧。可以说,正是高尚的志趣有力地推动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极进取。 当然,志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培养。我们应在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下,自觉培养高尚的志趣。,看杂志为杨振宁的文章取标题的事例 回忆你自己印象最深的挫折经历,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次挫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要如何才能从挫折中走出来,从而获得成功? 经过这次挫折,我有哪些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