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52710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小石潭记》教案 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小石潭记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为”等词的不同含义。2.背诵全文3、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结合注释自学,然后教师点拨,在提问中解

2、决相关问题。【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江雪,大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了柳宗元的什么感情?这种感情是不是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石潭记所符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2、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流”。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

3、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小石潭记是其第四篇。3、 关于题目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相当于现在的散文。 如: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醉翁亭记4、 走进课文(1) 齐读第一段,然后教师提示应注意的读音,回答问题:1、 翻译大意,然后教师纠正错误,点拨重点词语。 西:向西 篁竹:竹林 乐:以为乐 尤:格外 冽:凉 卷:弯曲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堪: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2、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发现小谭:隔闻伐取见(经过、状貌、四周景色)。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

4、、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不断变化。3、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4、 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心情是什么?小石潭给你有什么感觉? “乐” (2) 、合作探究第二自然段1、 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翻译,教师给与适当点拨。可:大约 许:来 空:在空中 怡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乐:嬉戏,逗乐 2、 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分别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特写镜头(近景)潭水:清澈(

5、侧面描写)游鱼:活泼(动静结合)谭中景物本段仍在写乐,“似与游者相乐”的“相乐”表明不仅写鱼的乐,也写人之乐,鱼之乐即人之乐。(3) 合作探究第三自然段1、 齐读本段,老师翻译,并指出重点词意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岸势:两岸的地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2、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溪身:曲折蜿蜒形象比喻(远景)小溪源流岸势:参差不齐 到本段为止,作者都在写乐景。(4) 合作探究第四自然段1、 齐读本段,学生翻译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记:题字2、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寓情于景谭中气氛

6、: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3、 读到这,小石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我们的感受与作者有区别? 处境不一样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前面的乐是短时间的,是作者为眼前美景所陶醉,暂时忘却了心中的郁闷而已。而忧愁郁闷是作者贬谪生活中感情的主调。所以,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那种深藏心底的忧伤与悲凉又会自然流露出来。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悄怆幽邃”。(5) 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记录同游者;这是游记的一种常用格式。5、 总结1、 本文的写作特色1 作者以游踪为

7、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2 作者善于抓住具体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3 善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事物的特征。4 寓情于景52、 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特色3、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翻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 翻译: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4、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 斗

8、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牙一样动词作名词:如鸣佩环 鸣: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意动用法: 心乐之 乐:以为乐(感到快乐)使动用法:凄神寒骨 凄:使凄 寒:使寒5、 一词多义 水尤清冽 (清澈) 全石底以为出(作为) 清 为 以其境过清(冷清 ) 为坻,为屿 (成为) 全石以为底 (用)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以 卷石底以为出(而) 可 不可知其源 (能够) 以其境过清 (因为)6、 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本课练习7、 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移步换景移步换景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谭中景物 特写镜头(近景)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小谭源流 形象比喻(远景)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 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