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48028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11分)赠俊公道人南朝范云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寒藻”句写诗人站在日见寒冽的池边,看那浮泛水面的萍藻,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来的凉意,全带上了一片苍寒之色。B.诗中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分别是诗人选择的意象,这中间隐隐包含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他的朋友,也像飘蓬、浮藻一样,正

2、在人世间流徙不定。C.“风条”两句,由听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视觉意象的描摹。诗人辗转床侧,耳边听到的,是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霜枝颤抖之声。D.“幸及”二句是说,你一定要赶上那清江潮满的日子!切切不要徒然让月儿渐渐亏缺啊!这两句一扫前文的凄清孤寂之感,笔致清丽,恍有一轮明月照耀着诗章。E.结句虽为“情语”,其中却有着极为感人的“情中景”: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竟”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惬意自得。【解析】选CE。C项,应是由视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听觉意象的描摹。E项,“惬意自得”错误,应为憾意。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3、(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后四句,具体看情感的发展脉络。答案:(1)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2)担心。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3)失望。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一些惆怅和些许失望。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4、【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灌木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E.本诗中“梧桐”的意象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内涵相同。【

5、解析】选AE。A项,前四句写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景象浩大空洞,景物苍凉萧索,结合全诗看表现的不是昂扬奋发而是沉重压抑的情感。E项,本诗中的“梧桐”寓意品格高洁,声声慢中的“梧桐”寓意孤独忧愁。4.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注意立足全诗,结合尾句加以分析。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回答)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6、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司马光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原上烟芜淡复浓”写原野的雾由淡变浓,这浓雾让人分不清道路,再加上寒食这个节气,让人心情更加不快。B.本诗颔联选取了“竹林”和“桃树”作为写景对象,突出了颜色的绿和红,呈现出一派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C.颈联写“山店雨”“酒旗风”,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色,这风

7、雨还有晚景给人以凄凉之感。D.本诗的二、三两联描绘了诗人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这为诗人的抒情做了铺垫。E.本诗所写之景赏心悦目,这和诗歌所写的节日气氛很不协调,也和首句“寂寥”这个格调不符,这会影响本诗情感的抒发。【解析】选BD。A项,这“烟”应是人们在寒食烧纸钱时发出的,不是一般的雾;C项,这是春风、春雨,它给人带来的是美感;E项,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可倍增其哀。6.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解析】本诗尾联写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饮酒可能会将“我”驱驰赶路的情景作为笑谈的内容,是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朋友们关心“

8、我”,而“我”设想他们清明相聚饮酒,表明“我”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羁旅之苦。答案:(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作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3分)(若答“对比”也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3分)(2)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的流露。(3分)【加固

9、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墨花(并叙)苏轼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疏密有致。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

10、”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六句是说尹白的画既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又能完备地表现其神态,形神兼备。D.七、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E.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欣赏。【解析】选CD。C项,“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错。“缥缈形才具”是说花的外形才隐约可见。D项,“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阐明墨牡丹的特点和美好品质

11、,其次说明苏轼与墨牡丹的共通之处,最后阐述苏轼赞美墨牡丹的哪些美好品质,并借此抒发自己何种心志。答案: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二、(2017朝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南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注

12、】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正午,中午。期(q):约会。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C.“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E.诗的前八句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抒发诗人生发的感慨。【解析】选BE。B项,“从听觉上写”错误,这是从视觉上来写的。E项,“前八句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错,只能说“前八句重在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因为第五、六句并非写景。4.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