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14051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主讲:闫鹏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 根本任务,3,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教学目的 总体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成就。 基本把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面临的各项社会任务,包括对于三大改造成果的消化和巩固,及其他多重社会任务,如社会民主建设、现代民主意识的培养等。 准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逻辑结构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第三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6,教学重点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原因(思考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实践和理论水平;革命与建设的质的不同性); 2.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艰巨探索历程及其成就; 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巨大意义。,7,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8,(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 理论方面:毛泽东向全党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实践方面: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3、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9,(二)问题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第一,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二,国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0,(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鉴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的经济结构畸形化的教训,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党的八大召开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认识发展;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等。,11,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一)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历经曲折的原因 第一,理论方面,国内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自身在相关理论认识上的不成熟。 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

4、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要求。,12,第二,实践方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矛盾关系给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内: 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和显现; 党的整风运动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从整风转变到反右及反右扩大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兴起“左”倾错误的泛滥等。,13,(续) 国外: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波匈事件的发生及对中国的影响; 中苏关系的破裂; 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升级; 苏联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等。,14,15,16,(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的中央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作出的积极贡献。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

5、小平、朱德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过许多正确的认识。,17,反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盲目性; 其中理论认识上的局限: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认为理论上已经解决,因此实践中注重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上强调的是通过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续) 以为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自觉地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状况和实际要求来动态地调整生产关系的个别环节和方面,以适应和促进具体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20,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2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22,第一,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 第二,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消灭商品货币。 第三,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第四,过渡时期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23,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提出的时间和背景:19

7、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改革开放初期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24,形成的过程: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得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25,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26,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8、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7,(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时代特征出发。 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28,“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29,“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须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

9、产率”。 列宁,30,“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31,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在生产关系方面强调了: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认识的深化,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32,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

1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33,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4,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5,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36,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

11、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邓小平,37,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38,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39,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

12、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40,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41,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42,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

13、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3,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44,“神舟”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45,年月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袁隆平率领中国科研团队发明的“东方魔稻”,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首创的杂交稻技术,成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福星”。,46,1938年,惠普公司就在这间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简陋车

14、库里诞生。惠普公司一些开创性的做法对于硅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间车库后来被美国当地政府正式命名为“硅谷诞生地”。,47,科学技术具有乘数作用: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科学技术具有先导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世纪中叶以前:生产技术科学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 技术生产,48,科学技术具有加速作用:,49,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 美国学者丹尼森研究发现: 时间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20世纪初 20% 20世纪中叶 50% 20世纪70年代以后 60-80%,50,小结: 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包括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根本手段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内在地包含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由此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51,(续) 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是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发展成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当前高科技作为生产力中的巨大动力因素,其作用日益突出,据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