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3615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不放松对“三个代表”等党和国家政治方针的学习,每天收看听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工作一年后,荣誉地为由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成为正式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A论语B尚书C四书章句集注D傅习录【答案】C【解析】论语是儒学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A不符合题意,排除;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B正确;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

2、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D不符合题意,排除。2. (2017江苏泰州高二期末)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宋

3、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是以“理”为核心,故错误;宋明理学继承传统儒学的“礼”的思想,同时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发展了传统儒学,故正确;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 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故正确;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发展3. (2017南京高二期末)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先天

4、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 B. C. D. 【答案】A【解析】:“通过外在探求实现”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不是王阳明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心学的认识论是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所以有就不能选择,因此选择项。4. (2017广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 圣人托梦B. 内心自省C. 行万里路D. 读万卷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圣

5、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说明了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5.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A. 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B. 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C. 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D. 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是明朝著名的“异端”思想家。主张有:反对宋明理学,反对以孔子是非标准为标准;反对伦理道德,主张男女平等等。因此,李贽在做官时必然会遭到封建卫道士们的

6、反对。故选B.A项说法错误,李贽遭到反对的原因并非别人嫉妒;CD明显错误。考点:明末清初进步思潮点评: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6. 禁书,泛指执政者或宗教领袖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或信众的信仰,禁止于己不利的书籍传播。他们往往采取强烈的排他行为,例如焚书或追杀原作者。焚书明夷待访录被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

7、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故D正确;A、B、C无法体现统治者确定禁书的根本原因“于己不利”,排除。【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禁止于己不利的书籍传播”。7.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仰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而是企图用一个“明君”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黄宗羲D. 李贽【答案】C【解析】材料旨在表述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

8、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明清时期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对“这种意识”提出了质疑,C正确;董仲舒、朱熹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李贽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排除A、B、D。8. (2017南京高二联考)清史稿对顾炎武评价道:“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这段材料的核心是A. 顾炎武的学风是务实的B.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C. 顾炎武反对专制统治D. 顾炎武关心百姓疾苦【答案】A【解析】根据“敛华就实”“穷原究委,考正得失”可知,顾炎武的学风是务实的,A正确;材料不仅仅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9、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名师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敛华就实”“穷原究委,考正得失”即可。9.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 客观存在的事物B. 人们的感知器官C. 科学试验的仪器D. 万物发展的规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王夫之思想1

10、0. (改编题)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君主至高无上,容易造成君臣隔绝,大臣的谏语忠言传达不到君主耳中,使君主成为一个“闭目塞听”的独夫寡人,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现象是由专制制度造成的,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独治”,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故D正确,A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

11、,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问题,不是中央集权问题,故“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错误,排除C。11. (2017晋中高二联考)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A项错误,排除;文艺复兴主

12、要反对宗教神权,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项错误,排除;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知,文艺复兴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C项正确;D项表述“摆脱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即可。12. (2017宝鸡高二期末)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了A. 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B. 文艺复兴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C. 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D. 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

13、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使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所以从“为了信仰而生活”到“为了生活而信仰”体现出了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才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这种说法夸大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作用,故B项错误;最早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是在古希腊智者运动时期,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这一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3. (2017广东清远高二调研)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A

14、. 主张“因行称义”B. 否定神学C. 倡导人性解放D. 宣扬“因信称义”【答案】D【解析】路德是著名的宗教改革的领导人物,“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说明人们要相信圣经,信仰基督教,即“因信称义”,不是主张因行称义,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否定神学,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到人性解放,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14. (2017四川雅安中学高二月考)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虔诚信仰,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

15、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故A项正确;B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错误,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答案选A。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5.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欧洲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A. B. C. D.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性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欧洲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正确;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