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3439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本单元学习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是“用事实讲话”,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的特点。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新闻(也叫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有六要素,就是“5W+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

2、w)。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结构形式。,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道真相为己任,既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课标高考将新闻等实用文体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对新闻试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可采用如下六个步骤: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3、;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介绍:,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

4、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中“鉴赏评价”中的“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探究”中的“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来分析。,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 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

6、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

7、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

8、,“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 000余米下降到6 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

9、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 000余的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奖状”飞机虽“小”,但“

10、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自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思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文章思想内容、写法技法及理解文意的能力。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有误,是“航拍”

11、;E项,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答案:CE,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注意题干中的“群像”一词,不是特定的某人,而是由一个个个体组合成的一个群体,分析特征需从此入手。 答案要点:技术精湛,临危不乱;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3.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体味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需从全文出发,回答时要从机组成员及其家属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入手分析。 答案要点: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家属对

12、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技法点拨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呢?我们认为首先要选取本身具有波澜的事件,还要善于运用一些兴波助澜的方法。兴波助澜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悬念法。悬念法又称“卖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

13、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二、抑扬法。“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写贾宝玉,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以贬抑来突出褒扬。运用抑扬彰显法,能使作品有

14、顿挫起落。 三、伏笔法。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串始终,脉络分明,结构更加严谨。,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可以造成文章波澜的还有设计巧合、铺陈附会、着力突转等。需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写事件的波澜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范文赏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风沙吹走了岁月,却吹不走青春的

15、记忆;岁月带走了容颜,却带不走回忆的心境。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些事、有些人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风吹不走,雨刷不掉。那事,让我们念念不忘;那人,让我们无限怀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例文: 歉 疚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时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 虽然继母总是竭力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她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

16、,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这个弟弟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那天,我接到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这是我十几年来除了报复父亲之外最大的心愿了。回到家,我把通知书朝桌上一扔,“我考上重点中学了,明天报到,先交两千!”父亲拿过通知书,眼角稍微扬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沉重。我知道,这几年来,弟弟的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只见父亲慢慢地起身,来回地踱着,最后他下定决心,走到继母面前说:“小伟的病要治,霞子的书也要读。”“家里就剩这两千了,医生说小伟随时可能要动手术,这钱可不能用啊!”继母哭着说。“可咱也不能误了霞子的前程啊!”说完这话,父亲冲出了家门。看着这一切,我有了一点心酸。 第二天,医院来通知说,弟弟可能不行了,要我们有心理准备,那一刻,我第一次有了一丝震撼。那天,我怀着一颗惭愧的心看了弟弟一眼,是分别后的第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