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34217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姓名_考号_2018-2019学年(上)永安三中高二年段第一次阶段考地理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6.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1.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 利用气候、地形等

2、指标2.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读下图,完成下列3-4题。3.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B. 生活特点C. 发展方向D. 发展条件4.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右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左图中的( )A. 处B. 处C. 处D. 处5.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3、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农业社会,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A. B. C. D.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 该地在早期工业发展的基础是( )A. 环境优美B. 煤炭资源丰富C. 劳力充足D. 交

4、通发达7. 由图可知,阶段二出现的问题有( )A. 煤炭开采规模减小B. 工业部门减少C. 湿地减少D. 就业人口减少8. 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发生的变化有( ) 传统工业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接近河流和铁路线建设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 发展科技教育,完善交通A. B. C. D. 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21万,50公里范围内约63万,100公里范围内约30万。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

5、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完成9-10题。9. 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 )A. GPS .GISB. GIS . RSC. GPS .RSD. GPRS .RS10.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A. 评估区域商业价值B. 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C. 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D. 助力交通部门决策读“中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 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A. 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B. 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 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 湿地破坏、土

6、地荒漠化、森林减少12. 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放牧B. 过度开垦C. 过度砍伐D.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13. 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 保护草场,合理放牧C. 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下列14-15题。14.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 往返迁移D. 向两侧迁移15.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

7、.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结合下图,回答16-18题。 16.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B. 发达国家的商业性伐木C. 过度的迁移农业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17.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

8、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 增加全球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D. 低纬度农作物产量减少18. 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有( )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A. B. C. D. 2016年山东省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经核算山东省当时森林与湿地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为4673.03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为3182.08亿元,占总价值的68%。据此完成下列19-20题

9、。19.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灾难有( ) 全球气候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臭氧层破坏加重自然灾害频发 地震、火山灾害加剧 生物多样性锐减A. B. C. D. 20. 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 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 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C. 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D. 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下图),回答21-22题。 21. 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 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 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 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最快22. 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A. 机械制

10、造B. 有色冶金C. 能源工业D. 轻纺工业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23.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铁矿石B. 石油C. 天然气D. 石灰石24.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A. 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B. 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C. 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D. 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25. 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 不包括(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 增加经济产值D. 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 图1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2是“中国东

11、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1、图2两地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地理位置: _, _;地形: _;气候:大陆性气候都较强,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矿产: _。(每空1分,4分)(2)图1、图2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每空1分,2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美国东北部中国东北部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低(3)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经验,为实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_27. 图左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图右是荒漠化发展与结果示意

12、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干旱程度_,载畜量_。(每空1分,4分)(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_(3)由图可见,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下降,其实质是_退化。(每空1分,2分)(4)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_。(1分)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28. 读森林破坏带来的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格里。(每空1分,5分)水土流失加剧 土地沙化 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失调(2)假如说,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话,那么,湿地则有“_”之说。(1分)试说明湿地和森林在调节环境、保护生态方面共同的巨大功能(作用)。_(4分)29.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3分)(2)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建设能源基地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3)“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4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