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3413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六课 有教无类,学 习 目 标,1识记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掌握孔子关于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课 前 预 习,历史的孔子形象 假孔子不足凭信,真孔子是个什么样子呢?不妨再看一看周予同先生的意见。周先生研究孔子的传记,研究孔子学说的各个侧面,利用他判断可信的材料,尽力描画孔子的真相。他的结论是:这个孔子,既非今文学家所尊的“素王”,也非古文学家所推重的专研名物训诂的学究,更非宋学家所刻画的那种头脑不清的哲学家,同时也不像康有为说的具有一种大同思想的乌托邦主义者。不是的,历史只证明他是一位实际的教

2、育家,他是一位不得意的政治思想家,他是一位专研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家。 (朱维铮壶里春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读准字音 愠( )色 弑( )其君 悱( ) 隅( ) 罔( ) 殆( ) 蹉( ) 倩(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yn,sh,fi,y,wn,di,cu,qin,说通“悦”,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起予者商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 (2)倒装句 其斯之谓与? (2)省略句 犹吾大夫崔子也。,进 入 课 堂,1如何理解“有教无类”? _ 答:第1则选文:“对曰:有教无类。”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

3、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脩”是干肉。“束脩”是指十条儿干肉。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儿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2选文第4则写的是什么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 _ _ 答:选文第4则写的是子张结合历史上的令尹子文和陈文子出仕( 做官 )的态度来问孔子是如何看待的。 孔子的观点是:“仁

4、”主要意味着“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仅对人或对事尽心尽力( “忠” )、清白( “清” )是远远不够的。,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阐述了怎样的教学方法?有何现实意义? _ _ 答: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关键在于把握住火候,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读论语,观察孔子教学的实例:学生各述其志,畅所欲言甚至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老师循循善诱,举一反三,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兴味盎然,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孔子的时代与今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4孔子对“学”和“思”有何见解和主张? _ _ 答: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充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5如何理解“学而

6、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 _ 答:这句的意思是说,光学习老师或书本上讲的内容而不认真思考,你所学到的将是迷迷糊糊的,甚至还会受到假象的欺骗;光是凭着自己所接触到的狭隘经验来思考而不潜心学习,你就会产生许多疑惑,甚至走上危险的道路。这确实是一句很辩证的名言。学和思如果不能结合,就很难获得真正的知识。所以,学和思要紧密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做到融会贯通。,1第三则选文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子路问道:“闻斯行诸?”即听说了( 某种道理 )就去实践它吗?颜回曾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7、)听说了就表示要去实践,这就是“闻斯行之”。现在子路直接问及这个问题,想不到孔子竟然如此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思是说,父亲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说了( 某种道理 )就去实践它呢?应该和父亲兄长商量商量。,(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如之何”意思是怎么能。“其”是问句中的语气副词( 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 冉求即冉有,前522?,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 ),孔子回答说:“闻斯行之!”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公西华感到有点糊涂,就向孔子请教。( 公西华,前509?,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也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2岁。 )

8、他所说的“敢问”,可以理解为斗胆问问;“敢”是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孔子的回答耐人寻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推进他一把;仲由平时敢作敢为但有时候不够慎重,所以压压他( “兼人”即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原来,孔子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做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现代教育学上称为因材施教。,2本文涉及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请一一分析。 本文涉及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论贫

9、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2)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 (3)注重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去启发。 (4)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如果学生做不到这些,他认为

10、这样的学生就不必再去教了。,(5)注重学思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危险。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6)注重师徒切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

11、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时,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3在文中第9则和第10则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在这两则对话中,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诗经中的这两句话,被孔子及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处,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4本文在表达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借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思想。 在本文的具体行文中,借助了许多具体的事例来表述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如第3则中孔子对公西华所提问题的回答,就阐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分类教学思想,第4则中

12、与子张的谈话就阐明了“忠”“清”和“仁”的界限区别。这对于我们现在中学生的写作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文化知识的传播做出了空前绝后的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解析】 A舍:sh,B墦:fn,C拂:b,D,【解析】 C中“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C,【解析】 都表转折关系,译为“却”。,

13、AB,【解析】 说通“悦”,喜欢,C,【解析】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C,【答案】 (1)多次 (2)罢免 (2)离开 (4)到,7翻译下列句子。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 【答案】 (1)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脸色;多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脸色。 (2)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选文是孔子评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的所作所为,解说“忠” “清”和“仁”的不同内涵。 B

14、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算是尽忠,一个算是清高,但都算不上仁。 C令尹子文在被罢免的情况下仍将为政情况全部告诉继任者,体现了他以国事为重、毫无私心杂念的风范,这种无私的精神算不算“仁”,连孔子都很难判断。 D孔子认为,“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精神,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算不上“仁”。 【解析】 孔子能判断,“焉得仁?”哪里算得上仁呢?,C,9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答案】 施教要把握好时机;要严格要求受教育者;要懂得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10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 应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会通过已知推知未知;应遵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应学会自省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