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2964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考点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2013江苏单科T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结合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史实,逐一分析备选项。【解析】选C。A中“变革根本动力

2、”说法错误,B中“报纸产业多元化”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题干材料中“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表明报纸具有教化功能。D中“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从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来。2(2013浙江文综T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题指南】要明确时务报是维新派所办的政论性报刊的这一特点。【解析】选C。具体解析如

3、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错误B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错误C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3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正确D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 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错误3. (2013上海单科T34)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D.租界有下水道、自

4、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考点】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解析】选B 3分,A、C 1分,D 0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清末英美等国侵略者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置租界并成立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工部局,独立于中国司法行政之外,说明租界成为“国中之国”,B最准确。在租界内外国拥有一系列特权,许多地方禁止华人入内,并且华人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A、C正确。D只是说明租界内的建设情况,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4.(2013北京文综T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

5、”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6、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材料二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

7、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析】第(1)题,“特点”一问应依据材料中古代西方、东方纪年的混乱状况等信息归纳,“历史状况”应从政治、经济

8、、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历史纪年混乱的原因;第(2)题,“阶段”及“理由”应依据表格信息中格林尼治时间的影响程度理解,“历史条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概括,并注意突出英国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第(3)题,首先应依据材料信息按时间顺序归纳“变化历程”,归纳时要注意每个阶段的发布者、传播地域、使用范围、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合理的评价。【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2)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

9、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历史条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讯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示例1: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

10、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示例2: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

11、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示例3: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