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24210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不放松对“三个代表”等党和国家政治方针的学习,每天收看听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工作一年后,荣誉地为由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成为正式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课时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展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课前八分钟记忆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考点一唯物辩证法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示: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是辩证否定观。提示: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问题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易懂问题名师点拨

3、) (1)三者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发展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都是事物内部矛盾

4、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运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题组一唯物辩证法1中医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应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未病”与“已病”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未病”与“已病”都要重视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

5、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A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观、矛盾观的相关知识。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说法不恰当;“未病”与“已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说法错误;正确切题,故选D项。答案:D2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C D解析: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体现抓主要矛盾的观点,符合题意;统一治污违背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排除

6、;材料未能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舍去;各地污染源各不相同,治污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本地的污染源,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题组二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3未来20年,我国将成为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

7、都是一分为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 A BC D解析: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分别做出了相应的人口政策调整,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A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于契合人们生育意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改善人口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入学入托压力加大等现实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有计划地实施生育措施。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规律的制约A BC D解析:

8、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也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故选B项;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答案:B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1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温馨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

9、,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温馨提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不矛盾:(1)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2)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以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

10、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2016高考海南卷)纠错: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力不能随意改变。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2016高考海南卷)纠错: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严格的界限的。3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纠错:人不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但事物具体的联系形式是可以改变的。4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

11、识。(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纠错: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不能说哪一类联系更能激发创新意识。5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纠错:承认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问题1正确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重难问题师生共研)茶叶曾经是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出去的“明星”产品。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茶叶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对中国茶格外青睐,尤为偏好高品质的红茶,近年来对绿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位于大别山茶区的某茶叶集团目前主要外销大众茶,

12、市场以中亚、中东地区为主,该企业希望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打开俄罗斯的茶叶市场。结合材料,就该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提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调整制造标准,积极开拓新市场。总结提升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含义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13、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确认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易懂问题名师点拨)(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

14、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题组一联系的普遍性1“让时间停下来,哪怕只是一秒!”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不过,2016年还真的多出了“1秒”。天文专家表示,虽然只是小小的1秒,但对人类的意义非同小可。如果有些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比如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征服自然ABC 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和规律的客观性。是无视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行为;材料中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选;“闰秒”现象的出现及其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故答案为A项。答案:A2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