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14356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_2 中国的古代艺术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请思考: (1)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吗? (2)你熟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吗?,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作品以长卷形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难点:中国古代艺术的时代特征。,重点: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主题一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思考】“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提示:有道理。因为商朝已有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尚书周书多士,1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字体,特点,创立或成熟时间,创始于秦代,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形成于汉末,开始盛行于晋代,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时期,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秦代李斯; 东晋时期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 ;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秦 李斯 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特点:秦小篆笔画委婉

3、曲折,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隶书特点:雄放洒脱,浑厚深沉;实用性强。,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书的创始人钟繇,草 书,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时期。 代表:张旭(草圣,唐代)、怀素(唐代)。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任性,具有审美价值。,是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成熟于晋代。,行 书,特点:兼具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的长处,雅俗共赏,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王羲之,甲骨文,金文,小篆,草书,楷书,行书,隶书,【思维点击】从“鱼”字的演变思考汉字演变过程的特点。,(1)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北宋苏轼认为,

4、“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提示:(1)特点: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2)趋势: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探究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书法艺术特点与历史阶段特征的关系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使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5、,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3)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这就使得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这使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拓展延伸】,1.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在全国推行了统一的文 字、货币、度量衡。统一的文字是( ) A.小篆 B.草书 C.楷书 D.甲骨文 2.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 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 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是宋元时

6、期书法的杰出代表,D,A,【对点训练】,主题二 画中有诗,【思考】作者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的主要寓意是什么?,提示:反映了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和对现实的不满。,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鱼的眼睛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1.山水画国画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

7、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注重诗意。,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宋元时期的山水花鸟画,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家 寄托思绪情怀的 方式。,清明上河图,徐渭在墨葡萄画中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图画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一串普通的葡萄如此感人情怀,皆

8、因其意不在画葡萄,而在发泄积郁。,提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不求形似,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合作探究】,画中题诗体现了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征?,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 (1)魏晋以来: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士人群体。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 (3)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出现。 (4)明清时期:政治思想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

9、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拓展延伸】,1. 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 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 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 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2.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 作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C,C,【对点训练】,主题三 金声玉振、官廷舞和民间舞、戏曲,【思考】材料表明我国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10、是什么?,提示: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壮大是我国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清朝人钱泳在履园丛话说:“梨园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地位,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钟鼓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3)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1.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2.宫廷舞: (1)演变:夏商产生

11、; 周代制定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 隋唐是鼎盛时期,有官办乐舞机构; 宋元:继承隋唐传统; 明清:衰落。 (2)特点:华丽工整,结构严谨; 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3.民间舞: (1)演变: 诗经和楚辞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两汉时期出现了歌舞繁荣局面;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 (2)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思维点击】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4.戏曲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

12、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代:传奇剧的繁荣。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5.京剧: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统治者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努力。 (2)京剧的产生: 乾隆年间:“徽戏进京”。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新剧种形成。 (3)京剧的成熟: 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4)京剧传播:清朝晚期,走向全国;民国年间,走向世界。,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

13、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提示:虚实结合;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文唱”。,【合作探究】,据材料探究京剧艺术的特点。,1.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 庆。”材料反映的是( ) 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 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 2.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 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

14、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 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D,C,【对点训练】,中国古代艺术,书法: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绘画:中国画、山水画、文人画,音乐,舞蹈:宫廷舞、民间舞,戏曲:京剧的形成,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息,具有极强的内聚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汉语 B.金文 C.甲骨文 D.先秦时的俗语 2.“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 ) A.柳公权 B.

15、颜真卿 C.欧阳询 D.怀素,C,D,3.(2016新课标全国卷II)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 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 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图3,B,4. 八大山人作品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 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 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从创作风 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形态逼真 B讲究布局,气势雄性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C,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 手法,最大限

16、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 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 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C,【学习思考】 1.在当今汉字输入电脑化、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 值何在? 提示: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 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 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 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2.戏曲产生之后为什么能够取代乐舞,在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