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7551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轼的悼亡词兼论古代悼亡诗词的创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大学学报 19 92年第4 期 论 之术轼 的掉 户亡 字司 身良 论 恺片 代掉 拭匕诗 词的创作 顾 之京 爱情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 。 表现这崇高美好情感的诗词 ,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 但它又是一个经历 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古国 。 因 而 , 我 国古代作家的爱情诗词 既不 同于民歌中的情歌 、 恋歌 , 也不 同于外国文学中的爱 情诗章 。 朱光潜在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一文中说 : “ 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嫡之 后 , 、 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 、 悼亡 。” 这正是我国古代爱情诗词 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 之一 。 由此而可看到悼亡诗

2、词在古代爱情诗词中所占有的重要一席 。 再者 , 悼亡诗词是 妻子(或丈夫)亡故之 后痛定思痛的作品 , 它基于对亡人的深挚情感 、 痛切怀思 , 而绝 非一般酬唱应和 、 无病呻吟 、 虚伪矫情之作 , 这就使悼亡诗词以其特有的真实性 、 真情 实感屹立于古代诗林 , 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 深深 地打动着后世的读者 , 成为古代爱 情诗词中别具悲剧 内涵与艺术魅力的重要作品 。 因此 , 悼亡诗词的创作与发展也就成为 全部古代诗史 中的一个分枝 。 诗以悼亡 , 始 自西晋的潘岳 , 他的三首 悼亡诗 悼念 亡妻 , 以其深远 的影响而使 此后悼亡 儿成为悼念 亡妻的专指 。 词以悼亡

3、, 始 自苏轼 。 在词史上 , 苏轼极大地开拓了 词的题材 , 将悼亡引进 了词作 。 当他步入人 生 的盛年又 开始走上仕途之 时 , 他的爱妻王 弗过世了 。 此后 , 他生活上再经丧父之痛 , 仕途上由于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而屡遣外 任 , 可说是迭遭不幸 。 熙宁七年 (107 4)九月 , 苏轼改知密州 , 次年正月廿l : l , 因梦而 写 了被誉为 “ 心思之曲 ” (见杨振纲 诗品解释 “ 委曲 ” )的悼亡词 江城子 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 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4、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岗 。 这 是我 国词史上的第一首悼亡词 。 较之前人的悼亡之作 , 具有更深的悲 剧 内蕴 , 即 使其后的悼亡之作 , 也难该与之捕瞬 , 流传至今仍不减其感人 至深的艺术 魅力 。 我 认 为 , 这词史上的第一首悼亡之作 , 也可誉为历代悼亡诗词中的最 上乘之作 。 那么 , 它深 刻而丰厚 的悲剧底蕴究竞何在?它之超过煎人且使后人难以逾越之处又究克何在了 关 于这首词 , 改 , 引述如下 : 拙作 宋词宋诗短论 中曾有过一段论述 , 为行文 之便 , 本文又加修 .“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首先也

5、是最主要的就在于早已亡故的妻圣依然 活在词人的心 底 。 在人世 间 , 妻子已不复存在 , 但在词 人 的情感 上却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妻子是无知亡 灵的残酷现实 , 所以在他的词中 , 妻子总是作为一个活的形象 。 悼亡本是生者 悼念 死 者 , 而乙卯年词 人妻子已谢世十年 , 却仍在词人感情深处活着 , 有生命 、 有 情思 地 活 着 , 而且与词人有着潜存于心灵深处的情感交流 。 首句 十年生死 两茫茫 的 两 字 正透露了此中契机 。 这 两 自然是包含了词人和妻子双方 的 , 十年芬离 , 茫茫而 互 不 了解 。 既然是 两 茫茫 , 那 千里孤 坟 , 无处话凄凉 的自然也是双

6、方了 。 词人认为 与妻子本应能够互诉别后凄凉 , 只是人坟两处 、 千里遥 隔 , 无处诉说罢了 。 纵 使相逢 应不识 , 更是设 想妻子本能辨识 自己 , 只是十年来自己 尘满 面 , 鬓 如 霜 , 形 容大 改 , 使妻子无法辨认 了 。 过片的梦境本是词人 个人潜意识在活动 , 但那 小轩窗, 正梳 妆 的情景 , 不分明是昔日美满生活的再现吗?相比之下 , 世 上的人 尘面鬓霜反 不如梦 幻中的形象更具活力 。 特别是梦醒之后 , 词人的情感轨迹 不是沿着思念亡妻的 线索延 伸 , 而是飞到了妻子身边 , 想到她年年月月在明月夜松岗下的坟莹中 , 因思念自己而肝 肠寸断 , 流露

7、出对亡妻境况的极度关怀和体贴 。 死者不复存在于世间 , 但词人顽 固地感 觉到她的存在 , 彼此明明是生死异路 , 他偏认为是千里遥隔 ; 妻子明明早已化为故乡 眉 山下的尘土 , 而他偏偏苦苦地挂念她 、 怜惜她 , 这是词人对妻子的永远不能忘怀的爱 。 词 人越是不能接受妻子是无知亡灵的现实 , 生与死 、 情感 与现实的矛 盾就越来越是无情 地咬噬着词人的心 。” 亲人亡故 , 对生者的精神是最大的刺激 , 对情感是最大的摧伤 , 它 使人的感情处在 悲痛的顶峰 。 但是 , 不 可讳言 , 极顶之后 , 必 然会逐渐趋向于平复 , 尽管其平复的程度 可以有快有慢有深有浅 。 因为 ,

8、 死亡 , 它毕竟是使人 绝了念 。 苏轼却顽 固地 不肖绝这个 念 , 因而他的情感也就不能从丧妻的悲伤的顶峰逐渐缓落下来 。 写 到这里 , 不禁想起r 红楼梦 。 宝玉成婚后 , 黛玉归天的消息贾府上上下下只瞒着宝玉一个人 , 而第一个 把这消息正式 “ 通知 ” 宝玉的不是别人 , 正是新婚的宝二奶奶薛宝钗 。 宝玉听 了 “放声 大哭 ” , “ 眼前漆黑 ” 昏死过去 。 宝 钗的作法近 乎残酷 , 但她深知 , 宝玉的病是 “ 因黛 玉l f l j 超 , 不如 “ 趁势说明 , 使其一痛决绝 ”。 宝钗不愧是一个深谙人情的女 子 , 果 然 , 当宝玉醒过来的时候 , “ 浑

9、身冷汗 , 觉得心内清爽 ” , 逐渐 地 , 他在 “ 真正无 可奈 何 ” 之 中 , 接受了黛玉亡故的现实 , 也就是暂时地接受了宝钗这位冷美人的心理疗治 。 鞠耐苏轼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妻子已是亡灵的残酷现实 , 他的内心伤痛也就无 法疗治无可 平复 。 词作的感人态剧力量 即正在于 此 。 正因为是这样 , 这首悼亡之作就带有浓重 的 “ 怀人 ” 的成份 , 词 人是以 “ 怀人 ” 的 心思 、 笔法米写仲亡的 。 然而 , 怀人 无 沦怎种凄苦 、 伤情 , 但毕竟彼此 活着 , 对方活着 对自己就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 就总是抱着哪怕仅 仅是再见一次互诉衷肠的思望 。 苏轼 把 亡

10、妻作为生者来怀想 , 他顽固地盼望有那么一天与妻子相聚 , 在妻子面前诉说 一卜 年分别 的凄凉 。 但死者绝不能复生 , 相聚绝无可能 , 满怀凄凉绝无处诉说 , 这又极度 地突出了 企望与无望 、 希冀与夫落的尖锐矛盾 , 从而把词人推向了一 个无 可自拔的悲 剧 漩涡 。 词 人的情感处于尖锐而不可缓解的矛盾煎熬 中 , 伤痛沉郁心底 , 日累月积 , 长达十年 , 一 旦发而为词 , 感情 的抒发自是深挚 、 哀婉 、 缠绵 、 凄侧 , 从而 更进一步强化 了这首悼亡 之作的悲 剧性 。 苏轼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妻子是亡灵的现实 , 以 “ 怀人 ” 的情思来悼亡 , 与亡妻进行 着生死

11、双方感情上的交流 , 他如此感 , 如此写 , 大异于 一般的悼亡诗词 。 具有开 创 意义的潘 岳 悼亡诗三首, 每首都是百字以上的五言古诗 , 诗笔随着诗 人的情感流程 , 委 婉曲折如泣如诉地尽情倾诉对 亡妻的悼念 , 时而写事 , 时而言情 , 时 而述怀 。“ 望庐思其人 , 入室 想所历 。 炜 屏无仿佛 , 翰墨有徐迹 。 流芳未及歇 , 遗挂犹 在壁 ” , 是睹物思人的伤怀 ; “ 岁寒无与同 , 朗月何胧胧 ” , “ 空床委清尘 , 室空来悲 风 ”, 是失去伴侣的冷寂 , 都是催人泪下的诗句 。 隋代文学总体成就不高 , 而隋诗中薛 德音的( ( ,淖亡 却不失为继潘岳

12、之后一首颇有特色的悼亡诗 。“ 凤楼瞥曲断 , 桂帐瑟弦 空 。 画梁才照 日 , 银烛己随风 。 苔生履迹处 , 花没镜尘 中 。 唯徐长耸月 , 永夜 向朦胧 。” 融情入景 , 以景传情 , 正是范烯文 对床夜语 论诗所说 “ 景无情不 发 , 情无景 不 生 ” , 可说是悼亡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 中唐元镇 遣悲怀 三首是受到古今论者称道的悼 一亡名 诗 , 它以质朴的语言向亡妻倾诉内心的苦涩 , 把妻子生前死后的种种琐事融 入倾诉 之 中 , 现出一对 “ 贫贱夫妻 ” 间的真情 。 全唐诗 中仅存诗十四首的王涣 , 却有一首七 律 悼亡 , 其前三联均无甚可取 , 如领联之 “ 腰

13、肢暗想风欺柳 , 粉态难忘露洗花 ” , 简直庸鄙卑琐俗不可耐 。 唯尾联 “ 今日青门葬君处 , 乱蝉衰草夕阳斜 ” 二句 , 景事情相 谐 , 情味甚浓 , 只 可惜珍珠混杂于 泥沙 , 淹灭了光彩 。 如若就漓淋尽致地尽情 倾诉而 言 , 潘岳似胜于东坡 ; 如若就溶情入景 、 溶情于事而言 , 东坡似又不得不让薛德音 、 兀 镇 ; 单独看王涣诗的尾联 , 也不 可不称之 为佳句 。 然而 , 他们共同之处是均只从生者怀 思死者 自诉悲凉的角度来写 , 而没有东坡那样一首小词 之中生死双方感情的交流 , 因而 就悼念亡人来讲 , 抒情的立体感以及心弦震颤的力度就不能不逊于东坡 。 东坡

14、恰是在这 一点上 , “ 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 , 从而把悼亡 之作的情感境界推向了一个史 高的层次 , 这也正是东坡在悼亡诗词 创作上的 “ 历史的功绩 ”。 (两句引文 见列宁 评 经济浪漫 主义 )清人孙珠认为 遣悲怀三首是历代悼 亡诗 的压卷之作 , 曾说 “ 占今 悼亡诗充栋 , 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 东坡对悼亡诗词创作所 “ 提供的新的东四 ” , 超出了 遣悲怀三首范围, 足 证孙珠之论有失偏颇 。 苏轼之后悼亡之作日多 , 贺铸的 鹤鸽天 可算得上是苏轼之后的悼 亡名词 , “ 重 过间门万事非 , 同来何事不同归 ” 是深沉的斡叹 , “ 空床卧听南窗雨 ,

15、谁复 挑灯 夜 补 衣 ” 有丰厚的内蕴 , 而我以为其最感人的当属 “ 原上草 , 露出啼 , 旧栖新垅两依依 ” 二 句 , 其感人之处正是基 于词人与亡妻生死双方感情上 的依恋与交流 。 而词中 “ 梧桐半死 清霜后 , 头 白鸳 鸯失伴飞 ” 两句 , 尽管是化用前人诸多诗句而成 , 尽管是历代诗家对此 曾有种种赞誉 , 一甚至 此词也有人就称之 为 “ 半死桐 ” , 而 我总觉得它带有 一 些 图解的味 道 , 用清霜后半死的梧桐头白后失伴的鸳鸯来图解词人的中年丧妻 , 不用说词 人与亡女 双方感情的交流 , 就是仅从生者的角度而言 , 这带有图解性的语 言也未免使人感到一些 庸

16、俗和乏味 。 东坡之后 , 优秀的悼亡之作 , 其情感与东坡一脉相承 、 心犀相通而又创 作成就最高者 , 我以为当属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 。 这位仅活 了三 十 一岁的贵族公子 , 婚 后 三年二十三 岁时妻子亡故 , 爱妻之死使他尝到了人生 的苦涩 。 他的悼亡词有二 、 三 十 首 , 他同苏轼一样有着对 亡妻无 尽 的关 切 。 如 其 青衫泪 湿 悼亡 之 “ 忆从来 , 胆小 怯空房 。 到而今 , 独伴梨 花影 , 冷漠漠 , 尽意凄凉 。”“ 怕幽泉还 为我神伤 。” 金缕 曲 亡妇忌日有感 之 “ 重 泉若有双鱼寄 , 好知他 、 年年苦 乐 , 与谁同依? ” 动人心魄 的力 量 即在生者与死者双方感情的交 流上 。 他 的 沁巨春 (瞬息 浮生)更说 “ 重 寻碧 落茫茫 , 料短 袋 、 朝来定有霜 ”, 其情其境其语颇近东坡之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岗 ”。 不 过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