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梁斌杨沫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7512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青梁斌杨沫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柳青梁斌杨沫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柳青梁斌杨沫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柳青梁斌杨沫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柳青梁斌杨沫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青梁斌杨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青梁斌杨沫(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和革命战争题材代表小说,柳青,梁斌,杨沫,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柳青其它代表作品,长篇种谷记(1947)和铜墙铁壁(1951)。散文特写皇甫村三年和中篇狠透铁。,1.故事梗概:扩大借贷买稻种进山割毛竹密植水稻统购统销。,3.线索与阵营: 线索:小说通过活跃借贷、买稻种和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新法栽稻等事件,组织起了错综的各条矛盾线索。 两个

2、“阵线”:一边是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高增福等贫雇农,另一边则是土改时弯下了腰,现在又想重振威势的富农姚士杰,从土改时惊惶状态中恢复过来的富裕中农郭世富,和开始走个人“发家”道路的村长郭振山。,2.小说的主旨:作者作过这样的说明:“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4.人物分析,A、梁生宝 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形象。 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勇挑重担,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代表。 细心、老实、有心计,有人情味。 口拙面嫩,尤其是在爱情上缺乏勇气。,B、梁三老汉,形象的真实、丰满性。是我国小生产者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心

3、路历程概括了一代农民的心灵史和精神史。 这个人物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C、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对象。 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作品受到肯定的表现,“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创业史中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但很少人去分析梁三老汉这个人物,因此,对这部作品分析不够

4、深”;“我觉得梁生宝不是最成功的,作为典型人物,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梁三老汉是不是典型人物呢?我看是很高的典型人物。”,-邵荃麟,创业史的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严家炎,“三多三不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 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过于理想化。,梁斌的红旗谱,(1)作者生平与简介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第一部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烽烟图在梁斌的整个文学创作中,红旗谱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第一部红旗谱(1958年出版)以“朱老巩大闹柳树林”为楔子,反割头税斗争,

5、保定二师学潮为主要内容,真实地描写了我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状况。,红旗谱的文学成就,1.成功塑造了一批农民英雄的形象谱系,在小说塑造的农民群像中,朱老忠是其中最具光彩的一个革命农民形象。 2.红旗谱鲜明的民族风 在题材思想上,小说描写了几代农民的斗争生活,抓住30年代中国农村革命的时代特征斗争的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传统色彩。生活习俗和自然风光富有地方色彩。典型的中国农民中英雄豪杰的性格。典型的民族又表现出典型的中国人的斗争方式。小说注意采用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运用人物行动、对话来刻划人物性格;在情节结构上,运用故事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围绕主线穿插许多支线

6、。语言的民族性。,青春之歌,1.作者:杨沫(1914-1995),湖南湘阴人。青春之歌1958年初出版。青春之歌和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另两部长篇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在内容上有着连贯性,被称为“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既是写“革命历史”,又是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篇。,2.故事线索:以林道静的经历为描述的线索,余永泽,卢嘉川,江华,林道静,余永泽:追求个性解放,对林道静展开猛烈的爱情攻势,多情、温柔且有才华。但后来他的个人主义和对国家政治不闻不问使她失望。 卢嘉川:对林道静起精神引导作用,崇拜马克思主义,他带领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他身上,林看到了余永泽的不足。 江华:在他的指导下,林完全成了一个革

7、命者。江华的出现是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革命过程中成长磨练,成为共产党员和革命的领导者。,3.林道静的成长道路及典型意义: 青春之歌侧重以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为主线,描写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上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 她挣脱包办婚姻,愤然离家出走是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的开端。 爱情的希望及其破灭,是她由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的转折。 投身于社会解放事业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是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最终归宿。,中国青年1959年第2期,郭开发表题为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的文章,对青春之歌提出新的看法,继而引起一场讨论。,“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按照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女性在当时走向革命后必然会有的发展变化过程来描写的。而不是按照一个成熟了的共产党员标准,设想她应有多少优点,不该有什么缺点,她入党后就必须高大无比、完美无缺等等框框来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